首页 > 专题 > 100青年艺术季 比100更进一步
100青年艺术季 比100更进一步
时间:2024-05-02 09:52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康荦 文 康荦 王雅静 摄影 李英武 美编 孙琳




  在经历了一轮的成长后,2024年,“青年艺术100”迎来了她的十三周年。在这轮回后的第一年,“青年艺术100”将主题定为“101”,既是传承,也是新的起点,希冀着超越过往、超越100、超越自我,比100更进一步,更努力一点,更完美一些。
  青年艺术是艺术的未来,未来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年轻人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创造。值此十三周年之际,“青年艺术100”重装推出的“100青年艺术季”,是以青年艺术为内容核心,聚焦都市年轻人生活方式的复合型艺术项目,现场集合主题展览、艺术奖项、舞动戏剧疗愈、大型公共艺术装置、艺文活动、行为艺术表演、文艺好物等多个板块,不断拓宽当下潮流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提供新鲜有趣多感官的文化体验。
  100青年艺术季,联动不同空间衍生出多种形式的展览和互动项目,同青年文化与艺术品牌强强联合,为年轻人打造集艺术性、体验性、独特性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现场。


  彭玮
  青年艺术100联合创始人,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

对话
青年艺术100联合创始人彭玮:一起走向那你我的“101”


  Q:第13届青年艺术100,主题“101”有什么特殊寓意吗?
  A:2024年,“青年艺术100”迎来了她的第十三周年。在这轮回后的第一年我们将主题定为“101”,既是传承,也是新的起点,希冀着超越过往、超越100、超越自我,比100更进一步,更努力一点,更完美一些。
  101代表着我们对未来的热爱与憧憬,以及对艺术边界突破的愿景与期待。我们鼓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艺术家们在这里勇于尝试新的艺术形式,挑战既有的艺术观念,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青年艺术100将继续秉持着“多元与包容”的精神,持续坚定地支持与陪伴青年艺术家们的创新和探索,一起走向那你我的“101”!
  Q:今年从一个“艺术展”发展出了“艺术季”这个概念,初衷是什么呢?以及围绕“艺术季”会有哪些新举措呢?
  A:2018年起,我们开始在嘉德艺术中心来做青年艺术100,六年来,见证了这里文化艺术业态的落成、发展和完善。青年艺术,是没有边界和限定的,而且北京的胡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生态。同时,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在北京如何在地性融合,特别是在东城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如何把当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次,我们尝试将展览主理人计划(青年艺术100做的一个扶持青年策展人的计划)融合进这次的艺术季,在多轮沟通后,在北京胡同空间的艺术介入上,选择了策展小组-Quick Art,将艺术在地性地呈现在胡同里的三个特色空间——half coffee、cenchi coffee和弄堂space;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嘉德艺术中心对面的隆福寺,引入了展览主理人计划,由策展人杨美静携手艺术家于梦凡的展览——“北京·理想乡”,在隆福大厦室内外共邀观众一起走进“北京·理想乡”,探讨现代人类生活状态与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这次艺术季,联动不同空间衍生出多种形式的展览和互动项目,希望是一个持续发酵的过程,向外辐射,无论是地理位置上的,还是精神意义空间上的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和串联,是这次青年艺术季的初衷。
  Q:做了这么多年青年艺术项目,你会有疲感吗?有的话,你会怎么应对和调整呢?没有的话,你又是如何保持这份初心和激情的?
  A:肯定会有这种时刻,但我们的初心13年始终没有变过(持续地推广和扶持青年艺术家),从大的格局和角度上来看,我们一直在做一件对的事情。坚持,坚定地继续地做对的事,相信连老天都会帮你的,很多人都会愿意站出来施以援手,我一直相信,所谓的那些小插曲,小波折,都是时间长河里面的一个瑕疵,或者是一个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和初心在哪里——希望那些把艺术作为自己终生事业的人,好好创作,能有人发现他们,推广他们,让整个青年艺术的生态圈相对来说健康良性地循环和发展,大家在各自的链条上各司其职。我们青年艺术100能做的事情就是1.0的发现和挖掘青年艺术家,“扶上马,送一程”,然后接下来他的职业生涯旅程,希望有更好的人,更多的机构能够通过我们的平台,我们做的这些事情,被发现,然后接过接力棒,让他们的职业生涯能够延续下去,稳扎稳打地走下去。
  Q:对于青年艺术100的未来有什么期待或是愿景?
  A:最朴实的愿望,是希望青年艺术100能够持久地做下去,并与她同时代的艺术家持续地互相扶持着成长。我们就是一个发掘和推广青年艺术家的平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突破艺术的边界,让更多的有可能性的业态融入进来,让青年艺术家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有各自发声和发挥的渠道,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我相信吸引力法则,在此感谢12年来,吸引到的那些真诚、善良,能够帮助我们和帮助青年艺术家的人,是你们的信任、陪伴和支持,让我们十三年如一日地坚持,谢谢!



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获奖艺术家黄靖杰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黄靖杰
  浙江宁波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
  “我的创作一直与纸有关,之前我的创作内容是关于童年的折纸玩具,以块面的方式表现纸飞机、纸风车、纸船等玩具的几何感,画面兼具写实和抽象,其中有对空间、结构和光影的分析。折纸山水则是在折纸玩具这一游戏过程中找到的一个线索,在若干个折纸玩具堆叠组合拨弄的过程中,不经意间捕获的一种抽象的山水形体,形体中保留了折纸玩具的一些残像,更多的是我对山水的一种趣味经验。类似于达·芬奇通过地上的颜料污渍,看到具象的人物肖像。这种本能可能来自从小到大对于山水的关照,也可能来自于阅读古画的某种视觉记忆。”黄靖杰喜欢苏轼《赤壁赋》里的那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这是苏轼对山水亲临式的深刻体验,也把他带入苏轼制造的一个山水情境,从古人的山水美学里找到当代山水的东方属性。



对话黄靖杰:


  Q:你的作品和你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
  A:爬山,游泳,露营,钓鱼……我一直都喜欢游山玩水,山水间的游戏从小延续至今。我画中的山并不是巍巍高山,可能是西湖的山,老家的后山,也可能是《富春山居图》里的山。那些山并不高,有些许层次,有云雾缭绕。我越来越喜欢传统美学中的山水,翻看很多古画,像是站在500米的高空,平远、深远、高远,而我的画是平面的抽象的,这并不是质疑或是反叛,而是我对传统山水画结构的认知和提炼。我一直喜欢结构性很强的东西,山水风景能让单纯的结构变得有温度。
  Q:对你来说艺术创作中最治愈的部分是什么呢?
  A:对我来说,最治愈的应该还是一张画画完的时候。现阶段我的状态可能跟绢本的绘制方式有关,画绢本时每个色块都要用水稀释过的很薄的颜料反复涂染十几二十几遍,单张画的制作周期比较长,每天需要有足够多的时间花在创作上。自己不会急于画完一张画,创作是件顺其自然的事情,我需要做的是通过每天的时间积累,把一张画画到自己喜欢的样子。但是绢本这种材料并不好掌握,坚持用这个媒介也是跟绢本身的柔和细腻的质感有关。用绢本创作是件磨人的事情,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朋友的质疑,让我坚持下来的主要还是绢本本身的画面效果,画绢本很考验耐心,但是会有惊喜。对于我所追求的画面,质感向来重要。
  Q:之后有什么创作计划?
  A:我有个园林的主题断断续续一直在画,我认知中的传统园林的概念是浓缩的山水,对我而言,当代园林的概念是造园,可以把你喜欢的东西都放入景里面,这个景是个收藏的场域,在我画面的场域里,排列的是我提炼过的几何形体。所有的东西在我的画面里都可以是有颜色的形状,包括情绪、光影、能量等等。这些形状在我的画面中会被编排成景观。我或许可以把这些好玩的形状实体化,做成雕塑或是摆件……这是我未来期待去做的事情。我会经常回看自己觉得好的作品,在现有的线索里面发掘或是深入好玩的点,画一张不一样的画。如果感觉挺好,那就多画几张,把这个点深化。尝试新的东西会让我兴奋。
  Q:谈谈这次获得建信信托艺术大奖的感受吧?
  A:对于这次拿大奖,自己也是很意外。本身我是油画出身,之前的创作都是布面的,画绢本也就六七年时间。绢本对我而言只是一种媒介,用绢本画几何山水也是我很个人的一种尝试,论技法和画面制作跟水墨艺术家们有差距,自己能做的也只是把画画到自己满意的状态。同期展览里有好几个画得蛮好的水墨类的艺术家,真没想过自己能拿奖。画绢本初期,会有朋友的认可或是质疑,也会有朋友用工笔的标准来衡量我的作品,在朋友们的建议中我也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种创作方式。这次获奖是对我创作转型后的最大认可,是非常庆幸的一件事,也让自己更坚定地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
  对于绢本这个材料,自己其实一直都没熟悉掌控,每次开始新画一张画的时候,绢本都会给我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把一块绢布慢慢填满的过程比较漫长,我每次也是通过这个过程再次熟悉这个媒介,然后越画越顺,越画越流畅。自己也会在和绢本的交流中挖掘这个媒介和山水里更深层的东西。

第五届“凤凰艺术新星奖”获奖艺术家王相洁
隐居的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2020年始,面对复杂的困境,我尝试通过Google地图进行虚拟之旅,我创作了以珠穆朗玛峰为主地理坐标的《互联网写生》系列。作品以非常规角度描绘,呈现以白色为主、暗部浅灰色的视觉效果,开启了我的‘隐居’系列。2022年博士毕业,我的创作演化为探讨空间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当下我们如何看待隐居?》中,借鉴唐代《草堂十志》文本,以3D建模般的手法重新构想了传统隐居场景。”2023年,王相洁继续深入“隐居”这一母题,将画面转为一种更为写实的不真实场景,用暗沉的色调来表达隐居的理想与现实的反思,同时也在探索与传统山水画不同的表现手法和内涵。




  王相洁
  山西河津人,中央美术学院山水专业本、硕、博。现工作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对话王相洁 :


  Q:“隐居”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又希望借助“隐居”这个概念,给观者传递怎样的观点或是感受?
  A:“隐居”对我来说,是一种远离物理世界喧嚣的方式,更是精神上求得平静与自我反省的一种尝试。通过我的作品《当下我们如何看待隐居?》系列,我希望传递的不仅仅是从喧嚣中撤离的想法,而是如何在信息爆炸和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在数字化的帮助下,我探索了一种新的隐居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借助现代技术,却能使我们达到传统意义上的心灵纯净和自我反思。通过创造一个既虚拟又真实的隐居空间,我的作品试图挑战观者的惯常思维,期待观者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隐秘角落。
  Q:你的作品和你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联?
  A:近年的创作来源于个人对于生活的种种体认。经历了过去这段不平凡的时期,我的创作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我开始反思如何在这个新常态下与世界建立连接。这一思考引导我回归到专业的山水画创作上,并融入了“卧游”传统——通过Google地图进行虚拟旅行,探索与世界的新关系。这一经历激发了我的创作《互联网写生》系列。这一系列作品不仅记录了我在特定时期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我如何通过现有手段进行传统的“卧游”方式,在这一系列中,我选择从纯粹的视角,如世界的最高峰开始,力图在客观冷静中构建新的秩序和视觉语言。试图捕捉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一种视觉上的语言,与观者共鸣。
  Q:对你来说艺术创作中最治愈的部分是什么?
  A:艺术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对话。创作中与自己的内心进行持续而深入的交流。这种对话不仅体现在对画面的不断反思上——确认、质疑、再确认,也体现在每次创作中几乎不间断的长时间工作中。这十几小时的持续工作量能够深入自我,与自己进行无声的对话。这个过程中的治愈,不仅来源于与自己的沟通,更来自于画作完成时那种深刻的满足感。每当一幅作品完成,我都会在审视它时回味整个创作的过程。画面上的每一层墨色,每一个空间的处理,都是我与自己对话的记录。这种视觉和心灵上的反馈让我得以沉浸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中,享受那份属于创造者的独特喜悦。
  Q:未来有什么创作计划吗?
  A:将继续探索科技与艺术的结合,特别是如何利用AI作为辅助工具来拓展传统艺术形式的边界。以“隐居”这一传统母题作为基础,拓展更为多样化的水墨语言表达,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一个更加深层次的“数字化隐居”概念。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到数字化隐居的概念,感受到在现代技术背景下,传统艺术如何被重新解读和表达。通过这种方式,我希望能够为传统水墨注入新的生命力和表达形式,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一种全新的、更加丰富和多层次的艺术体验。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我计划以水墨画作为核心,以其携带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为基础。这种传统艺术形式将与现代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相结合,以探索和扩展其表现形式和观赏方式。
  Q:谈谈这次获得凤凰艺术新星奖的感受吧?
  A:获得凤凰艺术新星奖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我近年“隐居”题材系列作品的重要肯定。这一奖项的获得会让我更坚定地去把这个系列做得更完善,我也希望借助这一平台收获更多的交流和反馈,这些交流和反馈是我未来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使得我持续改进并推动我的作品向更为深入、多元的角度发展。衷心感谢名泰文化、凤凰画材及青年艺术100以及评审团队对我的认可。
  100青年艺术季,联动不同空间衍生出多种形式的展览和互动项目,同青年文化与艺术品牌强强联合,为年轻人打造集艺术性、体验性、独特性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现场。



隆福·100青年艺术季北京·理想乡




4.20-5.19



  北京隆福寺

  隆福·100青年艺术季包含策展单元、公共单元和NEED!FLEA市集。其中,策展单元与展览主理人计划相联动,入围策展人围绕“北京·理想乡”这一概念探索现代人类生活状态与环境之间的深层关系,虽身处钢筋水泥的城市,我们的精神却寄居于虚拟的生态理想乡。公共单元展示2023青年艺术100公共艺术奖项获奖艺术家华成的作品,在从无到有、或强或弱、循环往复的光芒中带领观者回想城市生活中的记忆点滴,去思考现代生活中城与人之间的关系。





融·100青年艺术季春风十里不如101%的你




  4.9-5.4
  北京融科资讯中心艺术文化交流空间
  融·100青年艺术季,作为本次艺术季的先导展,以“春风十里不如101%的你”为主题,围绕“101”这一概念探索超越100分的勇气,揭示不满足现状、勇于突破自我限制的决心。展览中,中国画的传统韵味与年轻气息交汇、碰撞,传统技艺与现代视角挑战、融合。每一幅作品都是艺术家们心中的“春潮”,悄然涌动,最终乍泄而出,以101%的力量,向观者展示最为独特的艺术视角,探索当代青年艺术的无尽可能。



胡同·100青年艺术季胡同说了算




  4.20-5.19
  优选“北京胡同”20余家特色伙伴
  “胡同·100”作为100青年艺术季的平行会场,将联动展览主理人计划,邀约年轻策展人根据艺术季深度合作空间策展,联动不同空间衍生出多种形式的落地展览活动,打开艺术的盒子,与青年文化和艺术品牌强强联合,为年轻人打造集艺术性、体验性、独特性为一体的高品质生活现场。
  “老胡同,新青年”一直是我们热衷的胡同美学状态,当胡同的历史传承,与其包容的概念和现代性、年轻化的创意结合后,这本身就是在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延续。另一方面,胡同自身的文化价值也为青年艺术家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以及空间呈现。
  青年艺术100作为青年艺术家、新生代设计师们的孵化摇篮完美地契合了这一想象的可能性,我们将胡同设定为非标化的展厅,广义的美术馆场景。将2014年就提出的“艺术盒子”概念更对标于小而美的独立艺术创作方式,出现在胡同不同的特色空间角落中,是十年后思想认识的进一步迭代更新,我们期待这种文化趣味且视觉独特的全新美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