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艺术诠释色彩之力
艺术诠释色彩之力
时间:2024-03-28 15:27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王雅静 文 王雅静 康荦 资料提供 北京时代美术馆 美编 孙琳



  也许因为春天必然是多彩的,近期的艺术展览都洋溢着明快的色调,仿佛在召唤着每一个蛰伏的生命奔向那些明亮的、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宇宙。这也是艺术的力量。
  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艺术家组合克雷格与卡尔(Craig & Karl)首次在美术馆内举办个展《INSIDE OUT请勿见外》,我们带着疑问与好奇去探索克雷格与卡尔的创作思路,期待能够了解那些乐观、幽默、机智、夸张、怪诞等快乐的感染力的来源。索卡艺术·台北正在展出艺术圈火热新星李西西的个展《像季节一样生长 Grow Like the Seasons》。李西西将自然的坚韧与对生命的感悟投射在画中人物的片段风景,她认为,人生其实很像四季的变化,而时间只是一个概念。在众多童趣可爱的作品之中,不仅蕴藏了她对“道”的哲学思考,也是她在艺术进程中对“美”的重新诠释。在艺术家张弓的笔下,画面主角常常以迅疾的姿态,仿佛从遥远的画面之外奔涌而来,正带来改变世间的力量。不妨在这个春日,踏出家门,来一次寻访色彩之旅吧。



《请勿见外》大展登陆北京时代美术馆

你好!“色彩魔术师”克雷格与卡尔


  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艺术家组合克雷格与卡尔(Craig & Karl)的中国超大规模个展《INSIDE OUT请勿见外》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展作为公共艺术家组合,这也是他们全球首次在美术馆内举办个展。100余件炫目作品,2000平方米超大空间,北京时代美术馆秒变奇幻乐园。

本次展览以INSIDE OUT为名,中文译为“请勿见外”,有着幽默的双关意味。“请勿见外”的字面意思是“不要客气,请随意”,希望观能放轻松,尽情享受展览。更深一层,“内”与“外”也是艺术家创作和观众体验的关键线索,以此为名邀请观众不仅从外部观看艺术品也要在精神层面和物理层面,走进艺术品,去参与,接触,感受。



  艺术家组合克雷格与卡尔的创作涉及设计、插画、动画和艺术装置等领域,创造大胆、充满活力的图像,以俏皮的方式传达细微的想法和细腻的情感,被誉为“色彩魔术师”。这一点在迷你高尔夫公共艺术作品中能够深切感受到。
  这件作品曾在英国金丝雀码头户外展出,此次也是它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在展馆内展示的 9 洞球场是一个全新的设计,美术馆空间变成一个完全沉浸式的互动装置,给了观众更大的体量、更丰富的色彩、更多元的空间层次和更综合的艺术体验。
  在“放大”展厅,艺术家将创作的工作室搬到了北京时代美术馆,桌面上的物品被放大到惊人的尺度,寻常之物因此变得陌生而又神秘,观众得以一探艺术家的创作日常。在全球首发的“快递盒子”中,大家将与躲在里面的“猫猫”相遇,收获妙趣横生的特殊体验。而在“缩小”展厅,艺术家从中国传统建筑中获得灵感,模仿牌坊与石柱打造出多彩的庭院式空间,将庞大建筑群缩小在展厅中,构筑出一个庇护空间,并鼓励观众分享当下的情感。
  “放大”和“缩小”这两组作品是把熟悉的日常事物“陌生化”了,让我们超脱平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新鲜感,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它们所探讨的事物尺度问题,也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正如时代美术馆执行副馆长刘威威感叹:“如果将生命中快乐、振奋、超然、乐观积极的情绪尽量放大,也不失为一种松弛有度的人生智慧。”
  “你和我”展厅中,呈现艺术家最经典的肖像系列作品,用多样色彩、灵动线条赋予了肖像全新的活力和意义。人脸的表现形式及其所讲述的故事揭示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关系中人的经历。观众从中不难体会到人类的差异性和共通性,我们有着不同的肤色、种族、信仰、文化,但我们自由而平等,情感相通,生命相依。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全球首发的作品“岛屿”中,艺术家将中国文化元素龙和熊猫放在自己的色彩小岛上,表达对农历龙年的祝福和纪念。同时还有 4 米高的巨型手势雕塑“和平”矗立在展厅当中,用自己赤色的身躯释放温暖的信号,与所有的观众打招呼,这个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界限无差别沟通的符号,传递出乐观、积极、和谐的艺术理想。
  “符号流域”装置将各式各样的图标随机在每个屏幕上闪烁,不断变化,形成新的组合。通过随机符号的集合,展开自由联想,探讨人们如何向这些纷繁符号投射意义。这件作品让人们深深沉浸在一个无尽的循环中,正是我们每天都在遭遇的碎片化信息洪流的缩影。作为横跨多个领域的全能创作者,克雷格与卡尔(Craig & Karl) 的作品始终与场域的关系十分密切,注重观众的情绪体验,他们曾创作大量具有公共艺术属性的作品,本次展览传递了乐观、幽默、机智、夸张及怪诞等快乐的感染力,让大家发现生活缝隙中的惊喜,正是这些快乐的碎片构成了人类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颜色是我们的标志。我们试图将明亮的色调和几何图案等元素插入到我们的所有作品中——这些因素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像‘克雷格和卡尔’。”

艺术家组合克雷格与卡尔
用有趣的方式看世界




  在艺术家组合克雷格与卡尔(Craig&Karl)的中国超大规模个展《INSIDE OUT请勿见外》开幕当天,现场的观众都沉浸于两个艺术家打造的趣味世界中。我们带着疑问与好奇去探索克雷格与卡尔的创作思路,试图展现这两位艺术家内心中的童趣种子是如何开出美丽花朵的。



对话克雷格与卡尔:
欢迎来到我们的宇宙


 Q: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全球首发的作品“岛屿”中,涉及到了十分具有东方元素的龙与熊猫,这两个形象在设计之初是如何构思的?通过怎样的渠道寻找到设计灵感,影视作品或者文本资料?
  A:这些艺术作品源于我们创作的一系列二维作品,我们希望通过“岛屿”去探索不同的主题。这一系列作品以探索一贯框架内不同环境的方式发展,为开发独特美学世界提供了自由。当时的想法是将这一系列艺术作品转化为装置艺术。通过装置艺术,我们想把龙年和中国(的元素)融入我们的创作方式(之中),把标志性的元素带入“克雷格和卡尔”的宇宙,让它感觉像是在(与观众)交流。
  Q:迷你高尔夫公共艺术作品极大提升了观众的参与互动体验感,这个作品曾在英国金丝雀码头户外展出,这次与当时在户外的展出有何不同之处?这种室内与室外的差别,给布展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A:INSIDE OUT的迷你高尔夫装置是一个全新的设计,并在这里首次亮相。因此,它更像是伦敦球场的配套作品,该球场仍对金丝雀码头的游客开放。在画廊的背景下,我们想把球场想象成一个完整的装置,这在户外环境中是不可能(做到)的。INSIDE OUT球场是一个沉浸式的环境,中心有一座纪念性雕塑,墙壁和地板与之呼应,上方悬挂着雕塑作品。所有的元素都经过了有趣的处理,因此,观众(参与)的体验(感受)应该是愉快的并且是极具私人化的,可以捕捉并与朋友分享众多美妙的时刻。这是在用一种新的、非正式的方式体验艺术。
  Q:在“你和我”展厅中,大家看到了最经典的肖像系列作品,希望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A:我们的第一个肖像主题是我们的朋友。(当时)我们会拍摄(朋友的)照片,并根据这些照片创作插图肖像。我们把这些肖像看作是快照,这是一种捕捉我们当时和谁在一起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断发展,于是,我们朋友圈外的人以及更广泛的流行文化中的人物成为了我们的讲述对象。除了我们的肖像系列回顾展,这次展览还有6件新作品。这是6幅“分开”的肖像画——两张不同的脸被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单一的单元。主题再次是新朋友和老朋友,“分裂”是一种探索他们和我们彼此关系的方式,以及这些关系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和演变。
 Q:在放大的日常物品与缩小的微观建筑之中,观众可以收获到很多惊喜,这种“大”与“小”的颠倒重置创意,灵感来源是什么呢?
  A:(人们)视角的转变可能会(对观展感受)产生戏剧性的影响,并鼓励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对于Zoom In,日常物品被放大到超大规模,我们的想法是将访客带入我们的世界,这是一次更加接近我们的过程,因此它创造了一种亲密感。普通物品,如手机、眼镜或贴纸,具有了新的意义。还有些我们经常工作的画布——这些物品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相反,“缩小”会改变视角,将建筑元素缩小到更人性化的尺度。它更多的是关于我们的环境工作和与物理场所的交谈。在这两种情况下,我们都在利用感知来创造惊喜和喜悦的元素。
  Q:观众的参与和体验在你的创作以及作品的展示过程中,分别具有怎样的影响?
  A:观众参与是我们装置的一个关键考虑因素——我们希望人们尽可能参与作品并与之互动。这使体验更加身临其境,并有望让游客更仔细地考虑作品。
  Q: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需要如何把控色彩的使用?你认为,色彩会传达出怎样的情绪?
  A:“色彩”在我们的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喜欢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色调混合在一起,让它们融为一体。“颜色”在创造情感体验方面也至关重要,这是我们一直致力于做到的,尤其是当我们的工作需要面对公共领域,以及期望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将作品中的活力、幽默和不羁归因于我们在澳大利亚长大,这个地方充满了自由和大胆的色彩。颜色也是我们的标志。我们试图将明亮的色调和几何图案等元素插入到我们的所有作品中——这些因素使我们的作品看起来像“克雷格和卡尔”。
 Q:对这次展览在北京呈现有何期待?之后,作品会在其他哪些城市有进一步的展览计划?
  A:我们的目标是为观众创造一个有趣而乐观的空间,让他们以新的、意想不到的方式思考周围的环境。最终,我们想传达我们对生活的看法,以及我们如何解读世界,所以我们希望展览也能在这个层面上感受到欢迎、参与和周到。
  INSIDE OUT之前曾在广州展出,除北京外,很快也将前往其他地方——分享体验的人越多越好。

李西西个展《像季节一样生长》
色彩流转勾勒人生四季


资料提供 索卡艺术·台北


  索卡艺术·台北正在展出艺术圈火热新星李西西的个展《像季节一样生长Grow Like the Seasons》,展览呈现了更宏观、更具故事性的15件全新创作。李西西将自然的坚韧与对生命的感悟投射在画中人物的片段风景,她认为,人生其实很像四季的变化,而时间只是一个概念。在众多童趣可爱的作品之中,不仅蕴藏了她对“道”的哲学思考,也是她在艺术进程中对“美”的重新诠释。




  展名命名为《像季节一样生长》,揭示了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往年作品中人物主角纯粹天真却又带点叛逆性格的形象相比,本次展览中,李西西在情感上更加内敛和复杂,整体画面上也从明亮活泼的色调转为较稳重、淡雅,除了平面作品,艺术家也特别制作了超人气雕塑作品《梦想与野心Dreams and Ambitions》高度60cm的版本。
  本次展览的作品既有脱下了兔子装感受冬日第一场雪的小女孩,也有在夏日窗台边双手托着腮、表情耐人寻味的粉红兔。李西西将焦点从人物主角当下的体悟放大成探索生命过程中的无数亮点:一棵树的缓慢成长,一朵花从绚烂到衰败,从冬季的寂静到春季的万物复甦。李西西认为,人生其实很像四季的变化,而时间只是一个概念,如同道家思想中的“所见非我”:眼前的我并不仅仅是我,我所经历的一切,走过的风景,这一切顺应自然而做出的改变,都成就了现在的我。
  这样的生命力就是李西西想透过作品传达的力量和价值观。在画面的表现上,她巧妙地运用亚克力颜料的特性,将当代的元素以古典技法重新诠释,将稀释过的颜料层层薄涂,使得色彩在画布上流转,既柔和了画面,也保留了笔触的温度,创造出丰富且层次分明的效果。李西西的作品拥有简洁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生动的情感,而彩色冰淇淋系列一直是她十分受欢迎的创作题材,各种不同颜色的冰淇淋生动的表情融合画面上干净的光影,不禁让人想起某个晴空万里的夏日午后,偶然抬头望见天空中飘过的几朵云,那样惬意而轻盈的时光。而加入水分的颜料也形成了各种的晕染效果,进一步堆栈了属于自己的温度感和创作语汇。
  作品《花开时无声Blossom silently》是李西西创作中的全新尝试,将中国水墨的绘画语言和留白渗透到作品中,画面中的小女孩沉稳地缩着双手,梅花嫣然的枝条轻盈而优雅,几朵盛开的花瓣绽放出淡淡的粉色,蓝紫色的背景也暗示着冬日静谧的氛围,彰显出在无声之中梅花盛放的深邃美感。而在人物周围艺术家采用半立体的光影表现,并运用较深色的颜料,以线条强调出主体的轮廓,同时突显了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美学价值。实际上,李西西青年时期曾有过一段学习中国画的岁月,《花开时无声Blossom silently》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尝试,也是对于自我身份和文化价值的认同与追寻。
  李西西将四季的更迭、美丽的风景,还有欣赏美景的人们变成画面中生命片段的一小段故事,并透过对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以及对艺术表达形式的不断拓展,呈现出她对于当代艺术语境的敏锐洞察力。行走于展览现场,观众可以时刻感受到她充满诗意和哲学思考的艺术之旅。


  像季节一样生长Grow Like the Seasons
  ——李西西个展
  展期:2024.3.16—4.20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10:00-19:00
  地点:索卡艺术·台北(台北市中山区堤顶大道二段350号)




 李西西
  1989年出生,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艺术硕士,现生活和工
  作于北京。
  个展
  2024年《像季节一样生长》,索卡艺术,台北
  2023年《It feels good to be me.》,索卡艺术,台北
  2022年《游戏人间》,索卡艺术,台南
  联展
  2024年《台南艺术博览会》,晶英酒店,台南
  2023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台北
  《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南港展览馆,台北
  《台南艺术博览会》,晶英酒店,台南
  2022年《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海展览中心,上海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台北
  《FAS潮流艺术展》,松美术馆,北京



张弓个展《张弓:冬有时》
奔涌前行传递爱与希望


  资料提供 空白空间


  《张弓:冬有时》
  展期:2024.3.16-5.4
  地点:空白空间




 张弓
  1959年出生于北京,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工作、生活于北京。自199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图形想象专业后,张弓创立了扎根于超现实主义和流行文化的独特绘画风格。他的作品从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人物造型及都市环境中汲取灵感,并兼具动画和摄影等媒介。


  “冬有时”,是对冬天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的期许,是对时间性的指称,映照着展览所处的季节与对社会情景的隐喻。在艺术家张弓的笔下,画面主角常常以迅疾的姿态,仿佛从遥远的画面之外奔涌而来,并向着画面外的目的地坚定前行,他们的行为与动态好似正带来改变世间的力量,以下文字来自策展人沈宸。
  自2018年以来,张弓一直期待获得个体启示以及对未来可能的启迪。具象且凝练的人物造型,富于变化而高纯度的色彩运用,以及繁复密集的画面信息,展现着张弓持续思索的证据。我们由此见证了画家于创作中的转变,即由从外部的吸收和沟通,逐步地转向对内部的省思和探求,对世界文化运行中的某些底色和机理加以描绘。
  在此次展览中,张弓不仅持续深化了近年来其个人对宗教史经典的关注,更将其绘画的触角延伸至更为多样的形式实践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位于中央,且占据画面和故事主体的“主角”。画中形象展现出的那些迫切行为和动态能量,又或者在排除掉一切纷扰后的平静与安宁,由此共塑出极大的张力。
  于《来了8》(2022)中,马匹夸张抬起的四肢,铅笔线条所暗示的巨大动势,仿佛因其速度所席卷的天地众生,都提示出象征着饥荒的黑马骑士飞驰向前时不容置疑的强大气势。《一粒麦子》(2023)中,成熟的麦子压弯了枝腰,坠落的麦粒成为死亡和新生的象征,而太阳五彩斑斓的光芒俯照大地,仿佛世间一切即将重启。而在另一些如《唯一》(2020)、《我的灵8》(2021)、《爱1》(2023)等作品中,则将坚定、爱与希望的主旨加以交织和传递。张弓在这些绘画中,充分调用了彩、丙烯、铅笔、油画棒、刮刀等媒材,虽仍借用了动漫画等样式中以硬边勾勒造型的方法,却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动漫画惯常采用的赛璐珞平涂方式,将其丰富为描绘具体内容时可供创造性使用的工具。
  厚重而细致的点状、线条与色彩,使得原本接近“扁平化”的画面中生发出如浮雕般立体的形象、光影与物质感。而在更为深入的画面细节中,动漫画在涂画上原本所追求的快速和经济性则在张弓的创作中反转为一种漫长而勤恳的劳作:艺术家事无巨细地在堪称小巧的画布上描绘光影中波涛纹路的起伏不定,每一片枝叶的色泽变化乃至其上的反光,让人感到绘画者对绘画和其意欲言说之事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