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雅静 文 王雅静 资料提供 五洲传播出版社 美编 聂琳
2025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7月初的香港维多利亚公园举办了热闹的庆祝仪式。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如今蜕变成国际化大都市,这颗“东方明珠”的前世今生,被记录在《香港影像志》一书中,书页翻阅间,这些跨越百年的影像一一浮现,带着读者重温香港的时代印记和历史温度,也共同祝福香港更美好的明天。

1.1953年,市民在中环舞狮;2.穿旗袍的香港女性;3.青马大桥

4.2024年2月11日,大年初二,香港农历新年烟花汇演如约而至;5.1920年代的砵典乍街。直至1950年代为止,轿子仍是当地常见的交通工具;6.20世纪60年代,喇叭裤伴随美国电影、音乐,以及猫王流传到世界不同角落,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香港成为潮流;7.1980年,广告林立的中环街头;8.2018年5月8日上午,元朗举行十八乡天后诞会景大巡游;9.2022年6月25日,九龙一住宅楼挂满国旗和区旗,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
回望香港百年发展史 香港,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这座高度繁荣的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有着“东方之珠”的美誉。 回顾历史,早在秦汉时期,香港已纳入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清时期,今深圳和香港地区同属广州新安县管辖,深港两地可谓是同根同源。19世纪40年代开始,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瓜分势力范围的背景下,英国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先后割占香港岛、九龙,租界“新界”,从而占领了整个香港地区。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12月25日,英军投降,香港进入三年零八个月的苦难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港九大队由始至终坚持抵抗。1945年9月16日,在中国代表潘华国少将、美国代表威廉臣上校和其他同盟国代表的陪同下,夏悫少将在总督府正式接受驻港日本陆军司令冈田梅吉少将和日本华南舰队指挥官藤田类太郎中将的投降。20世纪50年代开始,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展示出五光十色的东方城市风貌。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冉冉升起。从此,这一天成为香港回归纪念日。 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影像往往可以跨越时空,立刻聚焦在时间长河的节点中,《香港影像志》中有着280余张珍贵影像,跨越几千年历史记忆,图说香港的昨天与今日,回望香港百年发展史。大时代与每个人 在历史学界,有所谓大历史和草根史的说法。过去的香港历史图集往往是从大历史的角度,宏观介绍香港社会的发展。 在《香港影像志》一书中,集合了大历史事件和个人命运,全面立体地展现香港社会生活。 书中,不仅有1899年3月中英双方代表在沙头角海岸竖立界桩、1949年10月1日港九工会联合会在骆克道会所升起五星红旗;还有1920年前后充满轿子车的砵典乍街头、1980年广告林立的中环街头,2013年第十届兰桂坊音乐啤酒节、2018年5月8日十八乡天后诞会景大巡游;更有1953年在中环舞狮的市民、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格伦·科恩经香港抵京、1997年末代港督彭定康与候任特首董建华在港督府会面、2007年观看香港国际七人橄榄球赛的少女…… 大时代下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建构者,身处于时间洪流之中,影像铭刻下了每一个难忘的瞬间。特写镜头对焦香港不同侧面 如今,提及香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文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位置独属于此。 香港电视曾经到底有多传奇?港剧情节到底有多深刻?生生不息的香港乐坛到底有多辉煌?粤语流行乐打造了多少叱咤华语乐坛的歌手?香港武侠小说孕育出的豪侠云集、刀剑如梦的快意江湖,影响了多少中国人?这些问题都可以在《香港影像志》中窥探一隅。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年在香港举办的巴塞尔艺术展吸引无数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前往,从港岛到九龙,M+、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馆、香港艺术馆以及分布在中环、黄竹坑等各处的新兴画廊,好不热闹,无不映射出香港文化艺术氛围的欣欣向荣。 香港的文化艺术以香港社会为土壤,在此之上茁壮成长。《香港影像志》正是用特写或放大镜头的手法,聚焦某个重大事件或香港社会的某个侧面,例如香港电影、电视,流行乐坛、武侠小说,启德机场、填海工程等,展现香港社会的不同切面,带读者进入不同视角的香港生活,找到无数个令人动容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