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票房破59亿元 电影暑期档持续升温
票房破59亿元 电影暑期档持续升温
时间:2025-08-07 20:55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康荦 文 康荦 美编 孙琳



2025年电影暑期档已过大半。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7月31日下午15时,2025年暑期档(6月-8月)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59亿元。



1.《南京照相馆》海报;2.《长安的荔枝》海报;3.《戏台》海报;4.《聊斋:兰若寺》海报;5.《东极岛》海报;6.《浪浪山小妖怪》海报


  2025年暑期档电影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喜剧、悬疑、动画、历史、奇幻等十余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年龄层、不同喜好观众的需求。

  一批以铭记抗战历史、赓续抗战精神为主题的影视作品陆续上映,也让这个暑期档呈现出独特的市场景观。其中,《南京照相馆》表现亮眼,自7月25日正式公映以来,市场热度持续高涨,暂居暑期档第一。

  8月上映的《东极岛》取材于二战时期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的“里斯本丸沉没事件”,主创团队用水下实拍辅以海洋视效,将小人物的勇气与家国情怀融入惊涛骇浪的镜头语言,彰显中华民族的正义气节。

  动画电影作为暑期档的“刚需”,不仅延续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也实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聊斋:兰若寺》用六种美术风格重构经典志怪故事,“崂山道士”篇将毛毡风格动画搬上大银幕;“鲁公女”篇章中单帧画面渲染时间长达220小时,被网友称为“每一帧都是壁纸”。《浪浪山小妖怪》也被观众和业内人士看好。

  不少人还会将《长安的荔枝》《戏台》等影片看作是现实主义题材的拓展,这些影片的特点是能将历史与当代语境进行成功嫁接,让观众在笑声与泪水中完成一次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据灯塔数据,7月21日至27日单周票房达到11.88亿元,创下近五个月以来的新高,周末上座率提升8.86%。相比于过去对阵容和特效大片的“迷信”,如今的观影群体更愿意为扎实的故事买单,随着优质影片的集中涌现,暑期档持续升温。




电影《长安的荔枝》
大鹏执导马伯庸IP改编品质力作

由大鹏编剧、导演、领衔主演,改编自马伯庸原著的电影《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映之中。影片讲述了唐代小吏挑战不可能,千里送荔枝的故事。唐天宝年间,人到中年的李善德骂骂咧咧干了很多活,抠抠搜搜花了不少钱,到头来却还是个无名小吏。然而这一切随着一次召见似乎有了转机。某天,他被安排了一个“荔枝使”的肥差,只要办成,那就是荣华富贵人生逆袭,但要是办不成……




  电影《长安的荔枝》以“荔枝”为引,展现了小人物在职场打拼的艰辛与不易。

  历史考据派著名作家马伯庸在原著小说《长安的荔枝》中对盛唐官僚体系进行显微镜式的还原,让这个千里送荔枝的故事更添犀利洞察。

  作为导演,大鹏曾在《保你平安》《热烈》等作品中展现出以喜感的故事解构现实的创作风格;作为演员,大鹏在大银幕上扮演过诸多深入人心的小人物形象,也在电影创作之路上倾尽全力不断迎接挑战,这让他此次对小说中倒霉“荔枝使”李善德的还原呈现尤为令人信服。贴合的妆发造型加上充满层次感的演技,将李善德的辛酸与拼劲塑造得入木三分,贴脸匹配度拉满。

  一位用显微镜看历史,一位用哈哈镜照现实,电影《长安的荔枝》俨然两人的天作之合,在嬉笑趣味与深刻表达层面双管齐下,再加上剧本顾问张吃鱼的鼎力加持,越发夯实了影片“暑期档必看”的标签。

  大鹏谈电影《长安的荔枝》:

 关于故事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大鹏:整个故事。它本身是一部小说,这个小说7万字,平时我们写剧本大概在3.5万字左右,所以它是一个比较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故事。从一开始拿到这个小说,它就很容易读进去,然后,花不了太长时间,你就可以跟随主人公经历这一趟荔枝旅程,所以我自己觉得整个故事都是非常吸引我的。最后决定来拍摄这部电影,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个古装片,我之前做导演没有拍过古装戏,这对我来讲是个挑战,因为我好像每一次都希望自己能够在创作当中有一些进步,去尝试不同的类型;第二点就是,它其实里面讲述的李善德依然是一个我比较擅长塑造的小人物,可能跟我的成长经历、创作经历都有关系。被总结出来就是,我过往的电影其实都会比较聚焦在小人物(上),他们去经历自己生命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所以基于这两个原因,决定改编这本小说。




  关于李善德的经典台词“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会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大鹏:这句台词很重要,它被印在了书的封面,它应该是整部小说里面非常关键的一个信息。它有点像我个人的创作体验。因为我会结合自己整个(人生经历),怎么样有机会拍电影,自己的电影如何被大家评价,自己有什么样的进取心、希望能够更进步。我结合自己的经历,然后去考虑李善德,把这句话讲出来,我觉得他讲到了我的心坎上,我想可能很多观众也是这么看待的。我们总是非常希望能够收获到进步,但是不得不面对失败,或者说更大的可能性我觉得都是要接受失败的。但是他有一个倔强的精神和不服输的勇气,他说,就算我知道它注定会失败,我也想要知道我自己会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我觉得这种精神其实它比较能够感染人。我作为一个演员,演李善德的演员,其实最开始在筹备的过程当中,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选项的。因为,在创作《热烈》的阶段,我作为导演全身心地投入到电影的拍摄里,我其实感受到跟演员们合作的一种融洽和那种至少你不用每天化妆几个小时,那种很直接的奖赏,所以是想邀请演员共同创作的,是在整个筹备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变成了李善德。因为我发现,如果我站在一个演员的视角去看待这样一个故事,它非常地吸引我。为什么不能够接受是大鹏导演的电影,由大鹏自己来演,或者为什么去抗拒这个事。所以我其实自己跟自己对话了很久,然后确定下来去扮演李善德。所以,从演员的心态来讲,每一个演员接触到每一个剧本,都有一场他特别想拍的戏、他特别想要演的片段,在翻看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想演了。然后自己在心里面反复地在想,到时候真的演这场戏,我要怎么样,我要用什么样的技巧,或者我放弃技巧,怎么样去刺激自己,那么语速是怎么样的,节奏是怎么样的,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内心去支撑你说出这句台词。我觉得每个演员接到每个剧本都会有这么一场戏,我就是这场戏。所以在拍的时候,其实在酝酿它的时候,想过非常多的处理方式,脸上什么样的表情,怎么样去说这句话,是非常激动的吗?是要呐喊的吗?还是淡淡的?我自己尝试过非常多的方法,在心里面彩排,在镜子面前彩排,最后终于演到这场戏的时候,在当下找到了最适合它的呈现方式,而这个呈现方式在之前也没有想到。在过去这个电影一共做了两年的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没有觉得自己可以演李善德的,但最后当你觉得可以人戏合一,自己和李善德可以成为一个人,我也都没有想好这句话到底怎么说。一直到当机器支好,拍摄这场戏,你有了一种体感,最后出现了这样的呈现,我觉得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

  整个创作的周期里,我指的是从筹备阶段一直到这部电影面临上映、制作后期,我都让自己或者说强迫自己,或者说接受自己,进入到跟李善德同样的一种状态——就是你要不停地跟时间去竞争,因为做一些事情需要有物理的时间,哪怕比如我们进行采访,也要把每一个问题都要回答完,但是你不能够要求我在5秒钟就把所有的这些事儿都输出,除非那就是我们都是数字,通过另一种方式去交流。但是拍《长安的荔枝》,筹备它、拍摄它、做后期,其实都有点像李善德,就这个事儿你明知道可能是完不成,但你非得这样,你就必须要这样,因为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你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我觉得人的进步就是这么来的,去做一些你没办法完成的事儿,但你必须要去做它,你就只能想解决办法,我觉得人还是很强大的。所以整个创作周期里,我的状态都跟李善德差不多,生理上的疲惫,然后精神上的崩溃,然后强大的意志力去支撑你把它完成,不仅要完成,而且完成得好。所以具体到那场戏的时候,虽然它是一个按计划有步骤发生的事,但它依然符合整体,就是在创作周期里,一个基本的人物状态,那就是崩溃,非常崩溃。

  关于长安和岭南对于李善德分别代表了什么——大鹏:长安就是向往的生活,岭南是真的生活,就真的有地气的生活。可能向往的生活跟真的生活不太一样。长安曾经是他的奋斗目标,岭南最后是他的生活落点,我觉得他还是有精神层面上的区分。然后我们在视觉处理的时候也是,长安更循规蹈矩一点,然后四平八稳;岭南就是更随性自由,可能那些建筑也没有什么规则。

陈佩斯银幕力作《戏台》
五大看点揭秘匠心之作

由陈佩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戏台》正在热映。电影《戏台》改编自高口碑同名话剧,讲述在民国战乱时期,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饰)带着戏班进京演出,而店伙计大嗓儿(黄渤饰)被洪大帅(姜武饰)误认成名角金啸天(尹正饰),被要求演出《霸王别姬》的故事。台前台后顿时乱作一团,各方势力卷入其中,一场啼笑皆非的大戏就此上演。影片由陈佩斯执导,陈佩斯、黄渤、姜武、尹正领衔主演,杨皓宇特邀主演,余少群、陈大愚、徐卓儿主演,尹铸胜友情出演。




  影片热映之时,五大看点带观众走近《戏台》,看戏骨云集演绎乱世悲欢,感受这部电影的非凡魅力。

  看点一
  陈佩斯携新作重回大银幕
  “初代喜剧顶流”厚积薄发

  电影《戏台》是陈佩斯时隔27年重回大银幕,同时担任导演、编剧、领衔主演的重磅作品。这不仅是一次久违的回归,更是一位喜剧大师数十年艺术沉淀与人生思考的集中爆发。陈佩斯将他对喜剧艺术的深刻理解淋漓尽致地灌注于影片之中。他饰演的戏班班主侯喜亭,在艺术尊严与生存压力之间辗转腾挪,其精湛演技,尤其是面对梨园老祖牌位无声落泪的戏份,被观众誉为“堪称范本的表演”。陈佩斯用《戏台》证明,真正的品质喜剧永远值得期待。

  看点二
  豆瓣高分话剧改编
  精妙剧本结构让笑声自然流淌

  电影《戏台》改编自同名高口碑话剧,该话剧十年巡演360多场,被誉为“当代喜剧标杆之作”。《戏台》电影版继承了原剧作扎实的剧本优势,通过精妙的“三一律”结构(时间、地点、事件高度集中),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和叙事压迫感。笑点通过“情节递进+误会叠加”的滚雪球效应自然生发。戏中人物因信息错位、身份错认等步步陷入更深的困境,每一步看似合理的行动都引发新的、更大的误会,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让观众在“水到渠成”的笑声中,完全沉浸于这个荒诞又真实的故事,体验高级喜剧的独特魅力。

  看点三
  “戏骨天团”同台飙演技
  选角贴脸角色鲜活

  电影《戏台》集结了华语影坛老中青三代实力派阵容。每位演员都与角色高度契合,贡献了令人叫绝的表演:陈佩斯饰演侯喜亭,将班主在圆滑世故与艺术信仰间的挣扎、无奈与悲怆演绎得入木三分,是整部戏的“定海神针”;黄渤饰演大嗓儿,作为误登戏台的票友儿,其懵懂、慌乱到最终“入戏”的转变充满喜感;姜武饰演洪大帅,塑造了一个暴戾乖张又带着荒诞天真的形象,听戏落泪与枪指戏班形成巨大反差;尹正饰演名角金啸天,将“戏比天大”的傲骨诠释得极具感染力;杨皓宇饰演的吴经理,左右逢源、精于算计又难逃时代裹挟,是乱世小人物的精准缩影;余少群饰演男旦凤小桐,外柔内刚,其“宁折不弯”的气节升华了主题;陈大愚饰演教化处处长徐明礼,将小官员的圆滑谄媚演绎得惟妙惟肖;徐卓儿饰演的思玥,身处乱世身不由己,但心中仍有一丝不肯熄灭的倔强火种;尹铸胜饰演的地头蛇刘八爷,气场中带着老辣江湖气。“戏骨天团”同台飙戏,火花四溅,让每个角色都血肉丰满。




  看点四
  深刻诠释“喜剧内核是悲剧”
  笑中带酸照见人性微光

  电影《戏台》在喜剧外壳包裹下,蕴含着对艺术尊严、个体生存等命题的探讨与悲悯情怀。影片前半段,观众在错位与误会中会心发笑;但随着剧情深入,角色的命运急转直下,笑中带酸的冲击力扑面而来。洪大帅以势压人强改《霸王别姬》结局的荒诞举动,让戏班陷入两难,也显露出艺术在动荡时局中的脆弱与无奈;侯班主在生存压力与艺术坚守间的撕扯,更是每个普通人在现实与理想间挣扎的缩影。《戏台》以举重若轻的喜剧笔法,精准触达“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的本质,让观众在影院里笑过之后,心底仍留着余温——关于坚守的重量、关于妥协的滋味、关于在时代洪流里,如何护住那点不肯熄灭的理想微光。

  看点五
  匠心制作沉浸感十足
  片尾曲点睛升华余韵悠长

  电影《戏台》在制作层面同样精益求精,力求为观众打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美术置景由资深美术指导柳青操刀,在摄影棚内1:1搭建了精致考究的戏院后台场景。从斑驳的墙壁、凌乱的戏箱到袅袅的香炉,每一处细节都还原了民国时期梨园行的风貌,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动荡年代的戏班之中。服装、化妆、道具均极尽考究,无论是名角的华美戏服、大帅的笔挺戎装,还是市井小民的粗布衣衫,都精准贴合人物身份和时代特征,为角色的塑造和故事的沉浸感提供了坚实的视觉支撑。片尾曲的选择更堪称神来之笔,王安石的千古名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其苍茫意境与影片“乱世戏班”的主题高度契合。当影片故事落幕,歌声响起,将个体的悲欢离合置于宏大的历史长河中审视,瞬间拉满离场感,余韵悠长,让观众带着深沉的思考与情感共鸣走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