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了不起的女孩们
了不起的女孩们
时间:2024-02-01 15:46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康荦 文 张娜 图片提供 受访者 美编 孙琳





  在凤凰中心举办的“了不起的‘她们’,福布斯中国致敬卓越女性艺术家邀请展”是一个具有明确使命的展览,39位来自不同背景和时代的女性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视觉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多元创作面貌。“她们”带来的近百件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雕塑、装置、摄影、新媒体影像,还是行为艺术、NFT、加密艺术、科技艺术、社交媒体艺术和潮玩等,都充分展示了女性艺术家们的卓越才华、多维度的人生体验和无限突破性的创造力。
  从性别出发而不唯性别论,今天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展现了一种超越男性/女性二元论的性别视角。“她们”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平等观念,正在重塑一个人工智能日益普及,最终去性别化的新浪潮里,实现了真正无区别化的平等。
  策展人肖戈说,“她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对人性、精神、生命、自然、社会等不同议题的深刻解读和反思。通过这些艺术家的创作,观众可以思考和理解当代女性在全球化、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等背景下的地位和挑战。这种关注不仅反映在作品主题上,也体现在艺术家的多样性、艺术创作形式的多元性和国际视野上。
  此次展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跨越了艺术的种种界限,除了艺术家本身对多元媒介的突破尝试,各种身份角色也在这里互融共生。画家,可以成为新媒体艺术家隐身于荧幕之后;作家,可以通过绘画和诗歌的融合与观众交流;视觉、行为艺术家,可以将策划视为观念叙事;策展人,可以拾起画笔作画,创作雕塑和潮流装置;音乐人、电影人,也能玩转影像、装置艺术;时装设计师,还会通过总体艺术的方法论进行时尚的艺术转译……不论年龄辈分,“她们”主动积极,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甚至借助社交媒体创作艺术,实现超时空的大众美育传播与互动。学科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固有的分类与框架思维被彻底颠覆,唯有真正的艺术才华在此充分展现,引发共鸣。这种独特的中国特色,源自于中华文明深厚的跨界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便习惯于众人围坐在一张餐桌上同时品尝各式菜肴:鱼、肉、面条、米饭、蔬菜、糕点等,而不似西方饮食习惯,各取所需、自主食用。或许这种中国式自由选择与融合、分享,不受礼仪和顺序的束缚,正是我们跨界思维与实验的源泉。
  这次展览的多样性和跨学科性是当下艺术领域的新趋势,也体现了当代女性艺术家对时代脉搏跳动的敏感和反应的敏锐。诚然,“了不起的‘她们’”远不能囊括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全貌,但无疑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价值体系,其基础是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正如凤凰中心的设计理念取自传统文化中的太极阴阳思想,将空间与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在“莫比乌斯环”的拓扑意义中构建出一种包容与开放的文化姿态与内涵。艺术,作为沟通情感与思想的桥梁,总能以最直接、最动人的方式触动人心。“她们”在群展中,以个体独特的方式表达思想、输出观念、传承传统、创新规范。“她们”展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深度与广度,这不是建立在自我、权力、竞争或对抗的基础上,也不是构建在僵硬的形式、概念、边界以及教条主义之上。恰恰相反,“她们”珍视开放、灵活、合作、共情、赋权和开明的批判性,以及对平等和真理的渴望。
  策展人肖戈说,融通共享,众行致远。我们诚邀您参与这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感受“她们”的情感、智慧、温柔、敏感、幽默、坚韧与力量。沉浸在这个由中国女性艺术家构成的多维时空里,与“她们”一起,走出边缘、迈向主流、超越性别、跨越边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凭着爱,让更多的交流与对话从这里开启……



 1.喻红《穿洞云》
  2.宋琨《自毁》
  3.4.5.陈曦《内·外》
  6.王依雅《繁空录皇后冠——青霭》
  7.邢丹文《绝缘》系列

陈粉丸
有趣且提供新的经验,便是完美的


  “一件作品能说出动人的故事或者提供很新的经验,那当然是完美的,哪怕只是审美上非常愉悦的事情,也非常能够打动我。”艺术家陈粉丸说。“每个艺术家有她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创作冲动,对我来说好玩有趣,尽量去提供新的经验,让这些经验可以作用于我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从小,陈粉丸的妈妈决定带她去学画面,「竹」是她第一次拿起毛笔时学习的对象。20年后,陈粉丸的妈妈退休,她也决定去学画画,「竹」也是她第一次拿起毛笔时学习的对象。在这样巧合的闭环里,陈粉丸已经长大,妈妈已经变老。
  「竹」在这里是一个纽带,情感纽带。从笔直的姿态被陈粉丸揉成了温婉的曲线。情感总和时间绑定,两个看不见的概念,在视觉艺术家手里应该被显像出来。陈粉丸一直希望她的作品能将个人的情感总结、转化为一种浪漫的集体共鸣。《空竹存忆》便是以「竹」为题,陈粉丸邀请妈妈一起,妈妈用自己擅长的方式绘制水墨竹子,她则用自己擅长的手段制作纸作品。
  错开日常,用创作对话。
  竹子空心,会储存记忆。



对话陈粉丸:


  Q:你的作品会大量地使用粉色,你觉得粉色是女性的颜色吗?
  A:并不是因为我认为粉色是女性的颜色,粉色是说服我的颜色,可以是任何性别任何人的颜色,是天空傍晚的颜色,也是人的脸上会泛起的颜色。粉色可以有很多的意义。
 Q:《空竹存忆》是你和妈妈一起创作的,你怎样看其中情感的连接?那些竹子是否代表着你的世界,这几年你的作品发生了哪些变化?
  A:《空竹存忆》是情感的链接,因为能跟父母一起进行创作这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我父母从事普通的工作,没有任何学习艺术的经历,所以在这样的邀约之下,他们和我进行了一场对话。我把自己作为一个样本或者一种材料,以前我可能去外面寻找,比如去旅游,走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希望从外面找到灵感。现在我觉得我更愿意也更擅长向内找自己的故事或者说找自己的历史,让我自己经历的事情变成我自己的灵感。
  Q:“剪纸是技法,更是站立于当下的观念。”你是怎样从传统的“技艺”中找寻灵感的?
  A:对我来说传统的“技艺”更像是临摹,传统的纹样和技法诞生的结果,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些已经存在的素材,其实不一定有这么多故事,有这么多要表达的内容。
  它们更多是具有装饰性而不是观念性,我去临摹这些素材,让我获得一种概括能力,帮助我在视觉表达上拥有自己消化出来的结果。
  Q:你觉得艺术与生活的关联是怎样的?
  A:对于我来说是一件事情,因为我在经营自己的工作室,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我的工作室是以艺术为主的,整件事情是缠绕在一起的,我并没有把两件事情进行划分。
  我每天都会散步或者骑行,每天一定会带着相机出门,在我看来这些都是生活,同时也在反哺我的创作。这是我灵感训练的方法。我需要这种积累,需要日复一日的叠加。
  Q:作为一个女性,你怎么看女性艺术家的视角,以及女性艺术家的表达方式?
  A:我自己不太会以性别作为前提去讨论大部分的问题。不管是作为群体中的女性,还是个体的女性。
  作为独生女,我有我自己的那一段成长历史,肯定是共存于所有的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历史里面,可是我自己的那些细碎的微观的经验也是我自己独有的。所以我不能很宽泛地以女性艺术家的角度去进行概括性的讨论。
  我只能说我自己的角度,我还是认为,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内容是特别的,或者值得被讨论的,也许是因为她在很长时间没有很好地被正视和拿来谈论。所以现在不得不被单独拎出来讨论而已。真正能打动观看者的部分,不应该是因为性别带来的,而应该是艺术家要传达的情感部分或者观念甚至单纯是审美的部分。
  Q:作品中的力量感从何而来,你的力量的源泉又是怎样的?
  A:我自己的力量源泉很多时候来自身边的亲人,伴侣、朋友,人跟人之间的关系带给我很多支持。同时我也会觉得这些关系是非常非常脆弱的,因为把它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怕它摔碎,它既有力量,又需要不断地被保护。我自己很珍视所有的人际关系,所以我也经常敏感地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捕捉到一些对我来说有意义的部分。
  Q:2023年你遇到了哪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女性?生活中给你带来惊喜的女性是谁?
  A:我在深圳碰到了艺术家盐田千春,我跟她有一些短暂的交流,我觉得她非常有生命力,她很热心地鼓舞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创作。
  Q:你怎么看当下的时尚、艺术和设计?
  A:我没有把这些事情分得非常清楚,哪些应该归为时尚或者哪些归艺术,本身设计和艺术就已经很难区分了,时尚可能稍微有边界一点。在我看来我都会统称为艺术。我认为艺术应该是有创造力的或者能够不偷懒地一直保有创造的冲动去创作。时尚追求的内容有一部分是这个,设计要创造新的事物,艺术也必然是追求同样的价值的。这些事情的边界越来越模糊。
  Q:你怎么看女性创作者当下的处境?你曾经梦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否成为了你想成为的人?
  A:以自身的经验来说,是乐观的。当然我也知道并不乐观的部分,我觉得不好的部分面积渐渐在缩小。如果非说我自己的处境,因为我是一名女性,而遭受艰难处境的事情我没有经历过,可能是我幸运吧。我希望所有的创作都不要以性别为前提,我们要看的是作品以及作品要传达的意义。
  我其实一直都梦想成为一个每年都能够做一件让我满意的作品的人。至少十年都有这样的梦想,这是我每年的目标。很开心我每年都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也希望能继续完成我的目标。我希望成为的是勇敢善良的人,这是一个朴素的愿望。我希望成为能做出动人作品的艺术家。


 1.陈粉丸×黄艳芳
  《空竹存忆》/Bamboo As Our Bond,纸张雕刻、亚克力颜料、电机,2022

  2.《低头看太阳》
  3.《对称的自然》系列



  陈粉丸
  1990年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2014年创立丸工作室。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和佛山。
  陈粉丸在创作上常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结合,不局限于既定载体和空间体量,为作品及其所在的空间赋予叙事性极强的想象力。在她看来,剪纸是技法,更是站立于当下的观念。同时,她擅长将细腻的个体经验与公众记忆相结合,在创作中寻求集体的情感共鸣。

吴笛笛
我希望我的创作从自然中
重返生命本体和家园


人物摄影 解飞




  “每个人都是生而自由的,但是其实无处不在枷锁当中。”——卢梭。“寂静处寂静——吴笛笛个展”近日在亚洲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是艺术家吴笛笛首次于亚洲艺术中心举办展览,也是继2019年香港个展、2020年广州个展后三年来的首次个展。展览呈现艺术家吴笛笛“竹”“藤”“青苔石”“梦境”和“几何山水”共五个系列作品。
  在作品《我的全部梦境的第一个梦》中,艺术家用绢、棉布等等柔软的面料创造了小鸟的形象,又用线、金属丝把这些小鸟缠绕和束缚起来。“鸟距离人是更近的,跟人的生活也更近。”
  艺术家的外婆是裁缝,她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便是跟妈妈去买布,花、绢、毛巾这些柔软的材质跟皮肤贴合在一起,非常温暖。艺术家形容,“那是一种特别幸福的寻找的状态。”
  人在小时候都拥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希望过怎样的生活,长大之后,发现无时无刻都在面对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人跟人之间和人跟社会之间有各种牵绊。“我希望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它有一点像贡布里希图像再现心理学的研究,留有空白,靠每个人的经验去补充。我强调的不是叙事性,而是感觉性的东西。”
  艺术家如是说。
  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始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经过了中央美术学院本科以及研究生三个阶段系统的学院教育。本科在设计系、研究生在油画系的跨专业学习,使其具备扎实绘画功底的同时有着更多的思维角度。本次展览以“寂静处寂静”为题,吴笛笛的艺术总是不断地从自然中重返生命的本体和家园,在这个自工业革命以来,大自然早已被逐步资源化、对象化的现代世界里重新反思人的生存和处境,回归寂静。
  “千百年来,古人赋予了‘竹子’很多的精神,竹系列作品希望能够重新激活这种精神,并用物质世界最简单、单纯的载体——几何形与竹子相结合,产生人们经验之外的竹子形象,表达现代人的现实处境。在我的画面里竹子逻辑自洽却又充满矛盾,既正确又错误。抽象与具象在画面上互相消解又相互建构。延续着竹子的精神外化,并予以更广阔更抽象的图像及表现形式。”吴笛笛对自然的探索则富有诗意,其颇具极简主义色彩的作品省略了背景,画面上竹子荒诞剧式的呈现将观众带进画面更真实的物理空间。艺术家表示,希望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寻找到一种临界点,兼具认识世界的不同维度。
  “我有一幅作品画的是矗立的藤蔓,像水一样的百转千回,不断改变自己的状态与形状,不断地转换角色,但仍然坚强挺立,还是要做独立的自己。”艺术家的作品从各个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人与世界种种复杂的关系和存在的意义。其艺术实践是个体感知力对存在物认识的考察,以精微的手法揭示出超越观看视距的视觉真实,将山石、苔藓、竹子、藤蔓和鸟等承载古老东方美学及语义的惯有物拖出固有语境,使它们重新建立额外的亲缘关联,在不同的层面上不断自我袒露,让传统人文的审美对象有了鲜明的现代性。
  同时艺术家也通过装置、空间构筑物等形式,以新的物的氛围对应当下人的生存处境。

对话吴笛笛:


 Q: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这么多年你的作品都是刚柔并济。但女人的那一面还是很明确的。女性身份与艺术创作之间的一些关系是怎么样的?
  A:我以前特别拒绝“女性创作者”的称谓。一旦强调“女性”其实就是把你划出主体之外了,你就拥有一个特殊的、另外的标准,所以觉得特别的憋屈。
  生孩子让我真正地体会到女性的身份,感觉自己像个“地母”似的,一下子跟生命再次接近,孩子真实地长在你身上,被孕育、成长,于是一切都变了,母亲开始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会再把自己摆在第一位。
  Q:《几何山水》呈现出了另外的面貌,如果说竹子和鸟里面藏着柔,《几何山水》中是否蕴含着利刃?
  A:2011年生完孩子之后我有些郁闷,和丈夫陶磊合作了这个作品,希望用作品把我的状态带动一下。
  《几何山水》的基础是木头,上面的宣纸是我自己粘上去的,一直在尝试,所以宣纸下面有好多颜色一层一层地透出来,显得特别厚。
  几何形是人类开始理性思考的起点,是理性的西方的,山水则是东方的意象,更强调人跟世界的关系,这件作品发展了我后来所有的系列。山水便是风景,国画中的风景跟观看者的关系是对象性的——绘画了一条路,一个亭子,给观看者的感受是可以走进去,那是可以抵达的地方。
  作品没有单一的视点,观看的关系有点像中国园林的移步换景,每一步呈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徐冰评价我的作品,引用一句话“咫尺皆天涯”,那是一种浓缩的状态,里面蕴含着一种世界观。我是希望每个人都能给自己精神造一个可以安放的地方,让自己进入到宁静的环境当中,隐藏于世界之外。
  Q:看到你作品呈现出来的力量感,你自己从什么地方汲取能量的?
  A:生活中有无数的疑惑和困难都需要自己去面对刚刚结束停滞的状态,所以希望冲出捆绑,渴望飞翔。有点像蝴蝶一样,作为蚕茧是寂静的身体,要飞翔就得炸裂自己的外壳,我觉得我不断处于这种微小的状态里面。在束缚当中的时候,人跟人之间其实是互相支撑、互相刺痛,人们在一起像一个个纪念碑,像是一根根竹子。
  比如说那个黑色的石头作品“内在的静止和运动”。黑色可能就是一切的源头,是一切的终点。所有的青苔都没有颜色,都是在里面生长在里面消亡。当然也有蓬勃生长的竹子,像刚刚睡醒一样矗立在清晨,上面三株下面四株,排列组合具有魔幻性。我在绘画中制造了很多矛盾,或者说是陌生性,提示大家,我想表达的东西在画里面。
  Q:你遇到了哪些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女性?生活中给你带来惊喜的女性是谁?
  A:我的外婆没什么文化,但秉持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永远豁达开朗地看一切事物。我有一次去看她,那时候她已经很老了,床头的红色瓶子里面插着一枝红色的花。她说,我这朵花仅仅花了一块钱,一直开在我的身边,永远都不会败的。
  当我郁闷焦虑的时候问外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她说,第一是命,第二是活着。“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知道,只有生命是第一位的,其他都是生命里边的东西,不要太在意。”她没受过教育,但她会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问题,这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
  Q:人跟自然本身就是一体的,你是怎样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的?
  A:有批评家说我的竹子跟规训有关,是外界力量对竹子形态的规训。这个规训的社会逐渐变成被类化的,要追求功绩。求而不得,就容易产生抑郁症,最好的治愈就是在大自然里面。我在内蒙古看见满天星星的时候,在星空下人是极其微小的。去雨林中,看那么茂盛充沛的植物,它们完全在人类社会之外充分地生长。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但人过分关注社会属性的时候,其实忽视了还有生物性的那一面。
  Q:你对审美这件事情较劲吗?对艺术这件事较劲吗?
  A:审美跟价值观紧密联合在一起,是个人价值观的外化体现,但它可能有滞后性。维伦多夫的维纳斯,是一座11.1厘米的史前裸女雕像,面孔被卷曲的头发所掩盖,考古学家推测她们被原始人视为繁衍的象征,所以呈现出形体丰乳肥臀的状态。最早牛仔裤的产生,是因为工作需要,告诉每个人劳动是光荣的,牛仔裤上的破洞,也是劳动之后的一种状态。衣服的功能性消失了,但是服装一直延续下来。我不可能穿满是大logo的衣服,不会佩戴钻石。这就是价值观的取向。我喜欢服饰传递的松弛感,看重的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而不是多么贵重的材质。我在中央戏剧学院上美术史课的时候,一直在强调审美的变化的问题,那是学生未来创作的动能。
  Q:你怎么看女性创作者当下的处境?
  A:女性在各个学科就是人群都特别大了,女孩子从事的工作越来越没有了界限,这是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应该有数据调查,到底是什么造就了这样的现状。这可能跟父母的教育引导有直接的关系,不管男孩女孩都一样的优秀。



  1.我全部梦境的第一个梦No.1(侧面)
  2.三者Three-Body 60x50cm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3
  3.意志如此美妙Enchanting Will 200x40cm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3
  4.站立的清晨Dawn in Stillness 170x75cm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3
  5.暂时的山丘Temporary Heights 120x120cm布面油画Oli on Canvas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