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康荦 文 刘艺琳 人物摄影 解飞 美编 崔洪洋
去年2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原院长宋福印所著的《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与临床》一书获得2022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同年11月,第二十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他的另一部著作《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获得“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二等奖。这两部著作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医辨证理论——中医气血脉形辨证、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为中医药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宋福印表示,中医是一个整体的医学,也是一个人文社会的医学,而不单纯地只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医学。它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一个人、一种疾病,它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疾病,是一个带有人文内容的疾病。如今,人们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的那些辨证理论和方法在某些病症面前的指导作用就下降了。因此,宋福印通过多年的积累与临床经验,逐渐梳理出了一条新的辨证理论,辅助当代中医辨证论治,希望可以更好地为病人解决问题。
在中医领域深耕四十余年
1979年起至今,宋福印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已四十余年,先后师从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栗德林教授及王永炎院士和全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病理生理学专家黄启福教授。通过多年拜师学习、潜心钻研和长期的临床实践,先后主持完成多个科研项目工作,荣获多个奖项,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作为中医气血脉形辨证、气血精神辨证理论创建人,宋福印擅长运用独创的“气血精神辨证”“气血脉形辨证”理论辨治气病、血病、精病、神病以及脉络病证和形态病证,在养生保健理论方面也有独到之处。
回忆起求医之路,宋福印坦言,当初选择中医行业,主要是受到其父亲的影响。那时候宋福印才16岁,他本身对于医学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中医和西医更是没有什么概念。但他的父亲对中医颇为信赖。“我父亲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岁的老人了,他平时有一些小病小灾或是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会经常找我们当地的名老中医进行调理诊治,可以说他是中医药理论和文化的受益者。所以在我高考以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分数和当年的形势,我父亲推荐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
起初,在刚刚接触中医的时候,宋福印并没有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学习方法,甚至于还产生了一些抵触心理。相比于医学,宋福印那时候觉得自己更应该去学习理工,毕竟那看起来更像是年轻男孩子会喜欢的专业,朝气蓬勃。不过既然已经选择了中医这个专业,就应该要把它学好,只是在学校里,能够接触到的病人很少,自然而然地也缺少了一份责任感和压力。
1982年,宋福印大学毕业,随着接触的病人增多,他开始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身为医生的责任和使命。看着眼前的人们因病痛饱受折磨,他的心境也逐渐发生了转变,开始重新思考这个职业的意义。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提升了自己对于中医的认识。
“人家把性命都交给你了,你要想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得有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的办法。那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学习得不够扎实和全面,学习得不够深入。只有努力向前,把中医学好,才能够为人们解决病痛。”于是宋福印开始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中医、研究中医的想法和愿望直至博士后。在这期间,他主攻消渴症相关课题。
如今,宋福印已在中医领域深耕了四十余年,每每看到自己治愈的患者,看到曾经的病人解除病痛时都让他颇感欣慰,也是他无限的幸福时刻,这份责任与幸福感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养料。
提出新的辨证论治理论
去年11月,第二十届世界中医药大会上,宋福印所著的《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获得“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二等奖。谈及书中核心观点,宋福印表示,中医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整体观念,一个是辨证论治。
对于辨证论治,中医有辨证的理论来指导着医者辨证论治。而辨证理论,在过去中医学三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到如今能提起来的不过10种左右,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并且这些辨证方法,都是明清以前历代的中医学人、中医专家们根据当时的疾病特点归纳总结出来的指导当时病症的治疗理论和方法。
在宋福印看来,现在社会上人们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疾病的特点、特征跟过去的疾病已经有了一个本质的区别。譬如在解放以前,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群体更多的是吃不饱穿不暖,或者是吃得不是很干净,所以那个时候得的病,相对来讲,都是以胃肠病或是营养不良为主,还有因为体质弱,容易招风受凉,感冒发烧,以外感受寒为主。而如今社会上已经出现的这些病症,相对来讲都是营养过剩所导致的。同时,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家心理和焦虑的疾病更多了,这个时候你还用原来的那种辨证理论和方法来应对现代的疾病,它的指导作用就下降了。
“因前人没有经历过现在这个疾病谱的变化,也接触不到这么多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病以及肿瘤患者,因此这部分的内容还有待挖掘。”宋福印说。在翻阅了大量古籍文献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宋福印发现,人们形态学上的变化一定跟气血是有关系的。“绝大部分形态病症都是由血瘀、脉络的功能失调,脉络瘀阻造成形态学的改变。”于是,在2005年宋福印出版了《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与临床》一书,主讲气血和血管、脉络、形态改变之间的关系。
“形态指的什么?是指我们身体的形体,如胖和瘦、高和矮,这是形体的,这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么在体内,比如说肌肉萎缩了,这是属于形态学的改变;乳腺增生了、肺结节了、脂肪肝了……这些都是属于形态学的改变。这些改变是怎么来的?它不是凭空来的,但在过去,我们的辨证理论中是没有明确提到过形态学的概念的。”(在中医理论中有“形”和“神”的概念,但是作为辨证理论,前人没有明确地提出过“形”和“神”的辨证。)
随着书中理论在临床上应用以后,以及在临床上诊治抑郁、焦虑和失眠这类患者的增多,宋福印再一次认识到现在的疾病,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学的问题,不仅仅是身体解剖组织上病变的问题。如今对于健康的概念,还有心理上的完整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和谐。也就是说还存在一个精神层面的问题,“神”也是一个急需讨论的问题。此后,他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气血精神理论的探讨文章,并且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因前面已经有了《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与临床》的工作基础,所以后面在进行气血与精、神方面的研究时就显得更为得心应手。通过大量搜集古代文献以及自己的临床经验,慢慢将气血、精、神之间的关系理清,并于2019年完成并出版了《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一书。这对于宋福印来说是一个逐渐积累完善的过程。
《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与临床》和《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相结合,达成了气血和形神的统一,同时又理顺了生理病理关系并拿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系列方法,这大大增加了现代临床上的指导作用,为中医药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对此,宋福印感到非常欣慰。他坦言,在过去,通常提出一种新的中医辨证理论,在当时的年代是不一定会被大家认可的,只有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它指导作用的不断增强和显现,才逐渐被后人所认可、发扬光大。而自己的这两本书中所提出的辨证理论能够得到专家们的认可,同时又能为未来的年轻人和中医学者们在临床上起到一些指导和帮助作用,他很满足。
中医学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这本书中,宋福印曾提到“中医学在每个时代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谈及此,他解释道:“在过去,中医诊断时的‘望闻问切’全是凭借自己的感官和肢体的接触来了解。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中医在面对人体疾病的诊断和观察时,慢慢地开始从宏观逐渐进入微观。在改革开放以后,甚至再往前说,西医传入中国以来,随着西方的解剖学、生理病理学在中国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使我们对人体的认识更加深入了,这无疑是好的现象,但也有弊端。”
宋福印说:“大家会习惯性地用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来看待中医,用西方医学、西方科学的思想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和疾病,这是对中医的一个冲击。因为西方医学它是一个分化的医学,而中医它是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医学。所以在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以后,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某些中医的个体当中,西医分化的思想可能占领的位置越来越多,相应来讲也削弱了一些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念和思想。”
宋福印坦言,中医是一个整体的医学,是一个人文社会的医学,而不单纯地只是一个科学意义上的医学。它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一个人、一种疾病,它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疾病,是一个带有人文内容的疾病。
“好的方面是,近几年来,大家逐渐地认识到中医的整体观念对指导现代疾病,尤其是对指导人们健康理念或者是对生命医学来讲,还是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的。如果说过去的三五十年,我们是以治疗疾病为主要的医学,那么西医确实有它的优势,但现在我们的医学发展已经不单单是治疗疾病,而是向着更广阔的方向,向着健康医学的方向发展了。如今,我们更加希望通过我们医学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健康、不得病,这个时候,无论是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还是未病先防治等观点都是领先的,而且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它的方法也更多。”
宋福印认为,在现有的健康医学的基础上,将来发展成为生命医学的时候,它的社会价值会更加凸显。“所以说,我感觉学中医还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宋福印说。
对话宋福印:
Q:在互联网信息时代,您是如何看待线上问诊这种模式的?它在中医学科里面是可以实现的吗?
A:我认为,线上问诊对于一位年轻的大夫来讲可能还不行,因为他整体的能力、综合辨证论治的能力以及水平还达不到;对于中年的、有经验的主治医师以上的人来说可以尝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也会有一些出入和偏差;对于相对来讲年长的、有经验的中医的话,我认为,线上问诊通过交流,看对方的气色、舌苔,再结合过去有着怎样的病史或者有什么样的检查体征来反馈给医生的话,即使不把脉,我认为治疗效果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要尊重患者的隐私,让患者认可。
Q:您如今是否有带徒弟/学生进行技艺传承?您觉得现在年轻人对这门专业的学习热情如何?
A:我有自己的学生、徒弟以及传人。我认为,现在年轻人对于中医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只不过真正让他们学成、学好、用好中医还是任重道远的一件事。因为很多年轻的中医涉世未深,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对于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还没有完全成型,这需要不断地历练提升、不断地积累,不是你努力从课本上就能学下来的。但是我认为,积极性还是值得肯定的。而且要找到真正的、好的中医来引导着这些年轻人用中医的思维方式、中医的理念、中医的文化为患者、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去解决问题,这确实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Q:您对想要成为一名优秀中医的年轻人有怎样的寄语和期待?
A:首先做一个好人,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人心一定要正。人心正,他的气血才正常,气机才顺畅。如果你这个人没有正气,那么你是很难做好的。第二点,你得下功夫,多读书,多接触临床。第三,要有悟性。中医你光学习是不行的,自己走路那就更难了,如果能够跟着名师学习,可以帮着你更早地、更精准地领悟中医、运用中医。
宋福印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中医学博士后,北京市优秀名中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突出贡献专家,中医气血脉形辨证、气血精神辨证理论创建人。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宋福印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家,北京市级第六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东城区知名中医暨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与微生态专业委员会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医药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宋福印主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新药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六个项目的科研工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科技进步奖九项,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代表著作《气血脉形辨证理论与临床》2023年2月荣获2022年度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气血精神辨证理论与临床应用》2023年11月荣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著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