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闭幕 光影互鉴 同道相益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闭幕 光影互鉴 同道相益
时间:2024-05-09 15:14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康荦  文 康荦   图片及资料提供 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组委会   设计 崔洪洋




  4月26日晚,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从4月18日至4月26日,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期9天,紧扣“光影互鉴,同道相益”的主题,推动电影产业茁壮发展,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交流互动,延续并提升了国际性、专业性和大众性,助力北京影视高地发展建设,以崭新的面貌和更高的标准,展现了首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创办十四届以来,在全球影坛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接收影片数量逐年攀升,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更是承载着北影节的选择和态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收到来自1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9部报名影片,其中,国内报名影片191部,国外报名影片1318部,类型多元,风格各异。电影节组委会邀请到由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领衔的七位影人组成“天坛奖”国际评委会,兼具艺术成就及国际影响力。
  本届北影节切实做到了国际合作深化文明互鉴,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报名影片数量再创新高,国际影片占比超过87%,国际影人交流互动进一步加强。中外影视交流合作持续深化,首次创设北影节“国际会客厅”,成功举办2场论坛,邀请10位国际知名公司版权方、7位国内外电影节主席或负责人参加,并与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签署《合作备忘录》。北京市场招商展会广邀来自巴西、泰国、马来西亚、法国等国家的165家机构企业设展。市场放映21部影片,国外影片占比超过38.1%,国内市场首映率达85.7%。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精耕专业与科创相融合,深度服务影视产业创新创作,成功举办4场核心论坛、3场电影大师班、3场专题论坛共10场活动。新人新作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项目创投”报名项目数量达769个,进一步完善影人激励、培育体制。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以“光生万物·影绘新篇”为主题,邀请近年来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电影人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吸引千余所高校师生热情参与。首次开设“AIGC电影短片单元”,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影视工业中的应用与创新性探索。“光影未来”电影科技活动单元汇聚近300位电影、科技、教育等领域精英,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高科技对电影的影响。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还有百余场的多维活动吸引全民参与。其中“北京展映”丰富观影选择,组织50余场主创见面会,观影人数达18万人次,满足影迷多样需求,进一步做好文化惠民,北京市场首次推出的“M+应力场”秉持多元跨界理念,共吸引了20余家影游IP、60余家文创艺术、20余家餐饮美食品牌展商参与。“电影嘉年华”以“光影印迹·怀柔生活”为主题,放映《流浪地球2》《满江红》《消失的她》等30部优秀国产影片1400余场次。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通过体育影视作品的力量,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文化交流,向国际社会讲述更多优秀的中国体育故事。
  北京电影故事从这里起笔书写,相信必将随着美妙的光影音符传遍五湖四海。期待下一次的北影节盛事,大家一起唱出全世界对中国电影行业、文化事业的美好祝愿,也唱出中国电影人与世界电影人同筑美好未来的信心愿景。祝愿中国电影激流勇进,北影节也必将走向更为宽广的空间,与世界电影共舞,谱写光影传奇的新篇章。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电影大师班
“我正处在我所信仰的这样一个时代”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举办了三场大师班,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4月25日举办的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大师班。本场大师班对谈嘉宾为中国第五代著名电影导演黄建新和著名中国当代文学作家余华,嘉宾阵容充分体现了文学与电影的跨界融合,“国族史诗与心灵奇迹”的主题也尤为深刻。
  三位大师围绕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电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以及深沉的家国主题、心灵刻画展开探讨,讲述他们各自是如何在时代洪流和社会变迁中体认自我的。



个人成长与社会变迁


  自1981年上映的首部长片《你还记得多莉·贝尔吗?》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处女作金狮奖、影评人费西比奖之后,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便成为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常客。他曾获得两次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一次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一次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及一次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特别奖,是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重要奖项全满贯的电影人。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作品总是以荒诞不经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方式,呈现国家和民族等宏大主题,传递深沉的家国情怀。“绝不向遗忘屈服”和“我们身在何处”是他的电影中最常出现的主题。1985年上映的《爸爸去出差》就是一部他半自传性质的电影,影片用一个孩子的眼睛来表现特定年代里的家庭悲欢。该片在第3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大奖,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也成为南斯拉夫第一位获此奖项的导演。而电影《地下》则描绘了南斯拉夫从1941年纳粹占领期间至1995年内战的曲折历史。这部影片获得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年少的成长环境和所见所闻为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较好的家庭里,但周围的人家庭关系较为复杂,“或者是单亲家庭,或者家庭比较贫困。记忆里我一直在寻求这种生存感,寻找这种力量。我想看看街上的人们,看看他们的发展,也想见证这些人在社会中的变迁。”
  余华回忆他跟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认识,与后者的代表作《地下》有关,两人一起到电影《地下》的创作灵感发源地探访,那是一扇陈旧的、像一处遗址的门,静静地伫立在灯光下。正是这扇来往行人都不会过多关注的小门,背后却是电影《地下》那片如梦似幻却又深沉厚重的光影世界。“我们的创作、我们的灵感、我们故事里的一切可能都是来自于某一扇小门,进去以后才发现原来里面是一片如此宽广的世界。”余华说。
  关于库斯图里卡作品中的天马行空,余华则评价:“库导在我心目中有两个灵魂,一个是莎士比亚的灵魂,一个是契诃夫的灵魂。这两个灵魂有时候是分开的,比如《爸爸去出差》是契诃夫的灵魂在跳动,但是《地下》是莎士比亚的灵魂在跳动,是莎士比亚式的那种放肆、那种开放、那种为所欲为、那种天马行空,所有的这些都出来了。但是到了《流浪者之歌》,又感觉两个灵魂合在一起了。”
  而于黄建新而言,对作品题材和故事的选择也与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表示:“当我开始拍电影的时候就特别关注普通人以及那些周围陪伴我一起成长一些细微的事情。之后我开始拍摄更加写实的电影,记录国家发展中发生的变化,所以就有了《背靠背,脸对脸》等。比如《红灯停,绿灯行》里的场景,就是我小时候成长的院子,那是我长大的地方。”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
  国际评委会主席、塞尔维亚导演




  黄建新
  中国第五代著名电影导演




  余华
  著名中国当代文学作家


《走走停停》获“天坛奖”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
在小成本制作体量中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




  在4月26日举行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上,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揭晓,中国电影《走走停停》获得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电影节闭幕第二日,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评委暨媒体观影会举行。
  活动现场,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选片执行委员会委员周黎明分享了完成“天坛奖”入围影片评选工作的感受,并以影评人的观点视角,讲述《走走停停》的动人之处。他说,影片反映了这个时代很多艰难地在大城市立足的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影片用所谓的“商业包装”提升观赏性,但没有牺牲艺术性和思想性,人物塑造、节奏感都是一流的。
  《走走停停》导演龙飞和编剧黄佳则分享了创作及获奖的心路历程。龙飞表示对获奖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作为一个新导演,最大的困难就是和演员沟通交流。比较幸运的是,编剧黄佳写了一个非常好的剧本,演员们认真把角色吃透,现场跟他们的交流很简单,拍摄是比较顺利的。印象中比较难的一场戏就是堵车,副导演需要协调前后50多辆车,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又很燥热,但是大家在很辛苦的环境里一天之内就完成这场戏,效率很高。
  黄佳表示本片创作初衷在于一直想做偏生活流的喜剧,希望能有一种淡淡的、让大家会心一笑的幽默。这次的创作是在探讨真实和表演的关系,但无意间渗透了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过她的人和事,流露出价值观的选择。
  谈到推选《走走停停》为本届“天坛奖”最佳影片的理由,国际评委会的七位评委各抒己见,带来了视角各异的解读与评析。本届“天坛奖”国际评委会主席、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表示,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它在小成本制作体量中为观众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这部片子里面每个角色身上都兼具着纪录片式的真实,以及院线长片角色所需要给观众带来的影响。他希望像这样的影片在电影节中脱颖而出,可以给新一代年轻影人们带来更多激励,同时希望这部电影可以为中国年轻一代电影人带来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思考如何用更小的规模和成本真正实现有巨大冲击的电影情感。
  大卫·怀特表示,《走走停停》让所有评委都感受颇深,所以最后一致把票投给了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人面临挫折和失败,通过家庭关系、朋友关系重新找回自己的过程。它展示出人的脆弱性,也展示了我们作为普通人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情感。
  费翔对于《走走停停》做出了简明扼要的评价:“好看。”这部电影不只是在艺术方面有所突破,还能够使观众产生共鸣。岳红、周野芒、金靖与胡歌一家人那么真实,那么独特,又那么可爱,会永远留在他的记忆中。
  杰茜卡·豪丝娜从《走走停停》延伸开来,思考到制作电影的重要技能,不仅要在过程中很好地展示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达成一个平衡,也就是故事讲述的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方式讲出来。制作电影过程中很多元素都是不可见的,但通过各个角色的演绎、情感的传达,还有一些声音、摄像等元素,最终才能呈现在观众眼前。
  卡洛斯·沙尔丹哈非常喜欢《走走停停》,他说,影片描述的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自身的故事,当中每一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都非常到位。虽然这是一部中文电影,但是他认为这部电影也非常值得被全球观众注意到。
  马丽认为,《走走停停》是她这几年看到的少有的集轻巧、真实、温暖、治愈于一身的电影,轻松而又贴近生活,所刻画的家庭氛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同样身为女性喜剧演员,她看到金靖毫不费力的表演状态,让观众感受到妹妹角色的魅力和喜剧化表演的功底。
  朱一龙认为《走走停停》讲好了中国故事,大家彼此会相互取暖,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守护。他格外欣赏影片的两点内容,一是“不矫情”,处理生离死别、情感关系的时候斩钉截铁,没有把重点放在伤痛带来的情绪上;二是幽默感,非常自然,非常轻巧,不做作。
  除了《走走停停》获得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岳红)、最佳编剧(黄佳)三项大奖,其他中国电影和电影人也在本届“天坛奖”上大放异彩,比如在《朝云暮雨》中饰演“老秦”的范伟摘得“天坛奖”最佳男主角奖,这是他继《不成问题的问题》后获得的第二座“天坛奖”奖杯。范伟在领奖时说得最多的词语就是“感谢”,他说北影节是自己的幸运之地,让他时隔七年又得到这份殊荣。导演陈凯歌则获颁“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所取得的卓越成绩,以及从影多年愈发炽烈的创作激情。当颁奖嘉宾李雪健庄严郑重地把奖杯递交给陈凯歌的时候,现场观众无不动容,眼前这一幕,正是中国电影人坚韧不拔、生生不息的精神品质的真实写照。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完整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奖《走走停停》




  最佳导演奖《失落的婴儿》
  卡兰·特吉帕尔Karan Tejpal
  最佳编剧奖
  《走走停停》
  黄佳




  最佳男主角奖
  《朝云暮雨》
  范伟
  最佳女主角奖《失落的婴儿》
  米娅·梅尔策Mia Maelzer
  最佳男配角奖
  《直面死亡的男人》
  亚里·维尔曼Jari Virman
  最佳女配角奖
  《走走停停》
  岳红




  最佳艺术贡献奖《黎明的一切》




  最佳音乐奖
  《直面死亡的男人》
  马尔科·比斯卡里尼Marco Biscarini
  最佳摄影奖《失落的婴儿》
  伊沙恩·高希Isshaan Ghosh
  终身成就奖陈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