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康荦 文 王雅静 图片提供 IC Photo 设计 崔洪洋

继2022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再度迎来冰雪盛会。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正式开幕。本届亚冬会共有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是参赛国家(地区)和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的冰雪健儿首次参加亚冬会,这也标志着亚洲冰雪运动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随着亚冬会开幕,在白天气温也低至零下20摄氏度的冰城哈尔滨,处处涌动着亚冬会的热潮。这是亚冬会第三次在中国举办,也是哈尔滨继1996年首次举办亚冬会后再度迎来这项盛事。时隔30年,哈尔滨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变的是哈尔滨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冰雪运动的热爱。这个冬天,亚冬会成为哈尔滨的关键词,亚冬元素无处不在。在高铁站,不等出站,亚冬会的宣传画就扑面而来。从素有“亚洲第一步行街”的中央大街,到开幕式举办地会展中心,从太阳岛到冰雪大世界,所有的热门景点,都能看到吉祥物“滨滨”和“妮妮”的身影。即便是在俄罗斯商品馆、红肠专卖店这些哈尔滨的特色商店里,也都能看到亚冬会的特许商品。“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理念由此深入人心。关于哈尔滨亚冬会:亚冬会全称亚洲冬季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办,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自1986年开始,亚冬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第九届亚冬会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4日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这是我国继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2007年长春亚冬会后,第三次举办亚冬会,也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本届哈尔滨亚冬会口号是“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会徽名为“超越”;吉祥物名叫“滨滨”和“妮妮”,“滨滨”取自“哈尔滨”,“妮妮”取自“您”的读音,两个名字寓意“哈尔滨欢迎您”;火炬名为“澎湃”;会歌是由易烊千玺和单依纯演唱的《尔滨的雪》。本届亚冬会共设置6个大项、11个分项、64个小项,其中有31%的小项是首次成为亚冬会比赛项目。赛事共将产生64枚金牌,金牌数最多的项目速度滑冰,将决出14枚金牌。

2025年2月7日晚,璀璨烟花点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夜空。
本届亚冬会开幕式称得上是一场以冰雪为名的“四向奔赴”。艺术、科技、在地文化和国际文化,在松花江畔奏响“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交响乐章。艺术之美 哈尔滨有着“东方小巴黎”之称,浪漫唯美的基调贯穿开幕式始终。在主会场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场馆上方悬挂120万朵小雪花片装置,组成梦幻般穹顶。 一个小女孩提着盈盈微光的小冰灯走入现场,点燃主舞台上“冰晶蓝”的大冰灯。漫天落雪,从“冰晶蓝”到“中国红”,从“冰世界”到“雪天下”,旋转的“冰凌花”让现场如梦如幻。 运动员入场仪式中也藏着东方美学。引导员白色礼服上,镂空的“方正剪纸”图案跃然裙摆之上;引导牌上银霜树枝环绕成圆形,树枝上点缀着丁香花,底板呈流线形,代表奔腾不息的松花江,又似纽带与和平鸽,将亚洲参赛国家和地区紧密相连。 正如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所说,开幕式致力于打造“亚洲最具创意的会客厅”,以巧思展现冰雪艺术文化。科技之新 除了主会场,本次开幕式还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设置分会场,科技让跨空间互动成为可能。 主会场上,色彩变幻的主舞台地面由一块块巨型“冰块”铺成,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团队研发的“型冰机”,让开幕式主舞台和冰雪大世界的灯光融为一体,这种灯光驱动智能控制系统能在极寒环境稳定运行。 据开闭幕式执行导演王醒介绍,开幕式上数十位演员脚穿反重力倾倒装置,摆出速度滑冰起滑的摆臂、背手以及滑雪中直滑搓雪回转等专业动作,仅靠人体列队便能演绎出“子弹时间”所达成的慢镜头和时间静止等效果。 科技与艺术交融的创新形式,让有限的空间范围迸发出无限的想象力。裸眼3D、超高清包裹感大屏等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表演的界限,实现虚拟与现实交织,光影与冰雪共舞。在地文化之韵 为了筹备亚冬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做了近一年的深度采风和创作打磨,梳理了丰富的地方元素,从中挖掘文化民俗。中央大街、冰雪大世界、音乐广场等哈尔滨城市地标融入开幕式中,全方位展现冰城魅力。 在中国东北,“手绢花”是喜庆祥和的年味标识,手持“冰凌手绢花”的舞者排列组合为一朵“六瓣雪花”,又再次分散汇聚为一整幅“新春窗花”,尽显东北民俗的美感。 舞台上,整齐划一的采冰汉子奋力挥舞冰镩、采出“头冰”,这个舞蹈创意来自哈尔滨“采冰节”,采冰汉子喊的是兴安岭森林号子,东北民俗文化在开幕式现场呈现。 舞台上没有明星大腕,是一群充满朝气的中国青年,几乎所有开幕式演员都来自黑龙江省,很多人并非专业出身。开闭幕式总撰稿人冷凇说,哈尔滨的本地文化可以用“雪冷血热”来形容,在寒冷中迸发出炙热感情。国际文化之丰 面对“尔滨”热情邀约,亚洲国家和地区积极响应。此次亚冬会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均创下历届亚冬会之最,亚冬会也从东亚独舞发展为洲际体育大聚会。 开幕式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从哈尔滨的冰雪风情,到中国的文化底蕴,再到亚洲的团结一心,仪式、文艺表演、火炬点燃等环环相扣,既有冰雪运动的激情澎湃,也有亚洲文化的多元交融。 从冰雪的“极寒”到艺术的“极美”、体育的“极燃”,再到全亚洲情感的“极暖”,开幕式在递进过程中,串联起亚洲命运共同体在故事线、情感线、使命线上的升华。

2.2025年2月7日,黑龙江哈尔滨,2025亚冬会开幕式现场。
3.2025年2月7日,黑龙江哈尔滨,2025亚冬会,开幕式主会场播放冰雪大世界亚冬会主火炬塔点燃画面。4.2025年2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A组决赛。林孝埈获银牌,刘少昂、孙龙分获五、六名。5.2025年2月8日,黑龙江哈尔滨,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单板滑雪项目首日赛况。

迟子建风雪天火炉旁的故事资料提供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直以来,东北作家们用文字描述着他们心中的家乡,让无数读者从不同的切面一点点拼凑出那片幅员辽阔的土地,感受着它对作家们的哺育。作家迟子建在去年年初出版了《东北故事集》,这本书收录了她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记录了三场游历于现实和历史双重空间的历险。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封面图片来自迟子建的原创,画的是她脑海中的东北原野,这本书对于迟子建而言,或许就是那个罐子,罐子里的花草则是近年来的成果。她郑重地将这些成果交给她的读者,一如她在全书结尾所写的那样:“关于东北故事的系列小说,A面之后,就像我在这个飞雪的日子写的后记,会有B面。而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一定是在故事中。”以下内容节选自本书“后记:谁鼓舞了我”中的B面。

好听的故事,似乎总是短的 迟子建曾说:“好听的故事,似乎总是短的,这经验是从童年得来的。在北极村的长夜里,外祖母讲给我的故事,往往十来分钟就是一个。”不同于《伪满洲国》超过千页篇幅的鸿篇巨制,也不同于《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群山之巅》《烟火漫卷》等常规篇幅的长篇小说,迟子建近三年来的创作集中于中短篇。 关于体裁的选择,她在后记中说:“因为工作岗位变化,写作时间刹那间变得碎片化,一度让我非常焦虑。以往我可以心无旁骛驰骋于小说中,现实世界反而像虚构的;而现在我被结结实实打回现实,夜里连梦都少了,只能见缝插针进入文学天地。”“既然难有从容的时间经营长篇,我便尝试用中短篇来演绎这些故事。” 对于一位从事文学创作40年、对自己要求极高的作家而言,把一部作品写“短”往往更难:这背后是故事结构的调整、叙述语言的精炼乃至创作习惯的重塑。在创作开篇之作《喝汤的声音》时,迟子建“写的时候不停地捶打和挤压它,不断地‘收’,让一条河瘦身为溪”。同样来自东北的青年作家班宇高度评价这部经历了“捶打”与“挤压”的作品,他认为:“这篇小说完成了一次非常完美的实践,在许多方面都做到了一种平衡,衔接顺畅,也将一个更为庞大的事物的轮廓勾勒出来。” 在《喝汤的声音》之后,迟子建“对这样的东北故事的叙述信心建立起来了”,相继完成了《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以及《碾压甲骨的车轮》。文学界对这三部作品评价甚高:《喝汤的声音》荣获首届高晓声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荣获第五届《钟山》文学奖·中短篇小说奖;三部作品均入选收获文学榜在内的多个重磅文学榜单。

《东北故事集》本书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迟子建的全新作品,收录了作家近年来创作的三部钩沉东北历史的中短篇小说:《喝汤的声音》聚焦海兰泡惨案,述说哈喇泊家族三代人在黑龙江畔的生死传奇与爱恨情仇;《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以宋徽宗的幽囚岁月为切入点,展开一场亦真亦幻的相拥与别离、荣辱与兴衰的穿越之旅;《碾压甲骨的车轮》以晚清罗振玉所藏甲骨失散为引,围绕一桩迷雾重重的失踪案,探寻人类心灵世界的烛火微光。书摘: 这是11月哈尔滨下旬的一个黄昏,雪还在下。 结束了乌镇的行程,又飞至北京开会,一周很快过去了,返回哈尔滨时云气低沉,又要下雪的模样。果然一夜醒来,拉开厚重的窗帘,只见窗外飞雪漫卷,风当起了搬运工,将园田的雪吹得高高低低的,打造成了起伏不定的白色山丘。喜鹊和麻雀无法刨开厚厚的积雪,聚集在白桦树啄树皮,还有的在干枯的花枝上跳来跳出,希冀找到吃的。我赶紧穿了羽绒衣,戴好帽子手套,找个盆子盛些小米,出门放在窗前的雪地上,又用铁锹清出一条露出泥土的雪路,因为不是所有的鸟儿,都待见唾手可得的食物。回屋后我发现那只盛米的盆,很快吸引了不少麻雀,但在掘开的雪路上,也跳跃着欢欣鼓舞从冻土中觅食的喜鹊。 关于东北的故事,似乎也离不开这样的风雪天。而我童年听故事,恰好是在漫漫冬夜的火炉旁,外祖母总有讲不完的传奇故事。 这个系列的第三篇小说《碾压甲骨的车轮》,起笔于2022年秋天,跨越了一个冬天,今春才完成初稿。小说的隐形主人公罗振玉,我在二十多年前的长篇《伪满洲国》中有涉及,犹记得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对他的鄙薄。但事实是,不论罗振玉如何,他是一个在收藏和学术上有贡献的人。 2019年初冬在大连召开东北文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有一天与王德威、张学昕、季进、宋伟杰等教授参观声名远播的大云书库,站在罗振玉旧居前,听旅顺博物馆的专家讲述当年罗振玉文物(尤其是甲骨)失散之事,不胜唏嘘。一般我在小说中涉及过的历史人物,罕有激情再度呈现的,但罗振玉是个例外,回来后读过关于罗振玉的一些传记,尤其是罗振玉王国维之争的文章,我看到了学术的多副面孔,有了用小说接近这段历史的想法,因为文学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素材在脑海中发酵的过程中,一只马车轮滚滚而来,轰然作响,于是我以悬疑的缺口,让它从历史深处碾入现实。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性的风雪,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的歌哭,都让这个文本开始时有点沉重。那期间母亲在我这儿住了三个月,我跟她讲了大致情节,双休日我开足马力写作时,一从小书房出来,她总问我写到哪儿了?每次我都说写到马车要出城了。所以她回乡时没对我说别的,只撂下一句,我可得走了,在这儿太耽误你了,快让马车出城吧! 初稿即将完成时,因为有外出调研任务,初春我率队去了江西和甘肃,无论是参观景德镇的瓷器博物馆,还是在敦煌参观莫高窟,都能联想起罗振玉的收藏和研究,所以小说气韵未断,归来顺利作结。我的小说脱稿后,通常会放置一段,然后再修改。早在4月,《收获》的程永新就发来短信,说感觉你有作品写好了,不知直觉对不对?我说正在过程中,耐心等吧。在他的催促下,这篇小说没有修改前的“冷却期”,改后直接发给他,这已是春末了。而且一交稿我就“阳了”,所以躺倒后高烧的那两天,我最庆幸的是好歹把它完成了。 从昨夜到现在,这上天派遣的冬的使者雪花,在大地上演的霓裳羽衣舞没有谢幕的意思。此刻想起我的长篇《群山之巅》的结尾:“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不胜伤感。是啊,在这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谁没有过孤独感呢。

这部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时,我也踏入六十岁的门槛了。六十年,我有四十年是在小说的岁月中。六十年,我有三十多年是在怀念已故亲人的日子里,爱我的和我爱的人,他们永别得实在太早太早。一个人的长夜,注定听了更多这世上雨打风吹的声音;一个人的柴米油盐,自然也浸透着难言的辛酸和苦楚。所以有人说搜索关于我的词条,会跳出我有几段婚姻这样的问询,我只能苦笑。至于一些标题党的网文,什么迟子建说人到五十最通透的活法是什么之类的,这拼凑和罗织的东西也许并无恶意,但与我何干?我可不是中药铺的郎中,哪敢给人开什么药方。青春一去不回头,白发一来不再去。虽说渐渐走向人生的黄昏,但我对文学热望不减。如果说这世上有一条绳索可以缚住不羁的我,那一定是写作。 除了古典音乐,我还钟爱流行音乐,西城男孩的《你鼓舞了我》(You Raise Me Up)就是我喜欢的一首歌。它听上去温暖亲切,令人激情澎湃。弥散其中的爱尔兰风笛声,是闪烁于这首歌的星光,摄人心魄。能够一路走到今天,我特别想感谢鼓舞了我的亲人、友人和读者。当然不仅仅是人,还有那山岭间深沉的水流,青草上晶莹的露珠,划过长空的飞鸟,不惧燃烧的太阳,有盈有亏的月亮,踏着泥泞的野鹿,迎风斗雪的苍松,耕田的牛,负重的马,洄游的鱼,等等等等,都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坚韧、美好、不屈和安详,无言地鼓舞了我。 关于东北故事的系列小说,A面之后,就像我在这个飞雪的日子写的后记,会有B面。而作家和读者最曼妙的相遇,一定是在故事中。当亚冬会遇上“尔滨”来到美丽的哈尔滨,除了观看精彩的亚冬会,畅游火爆出圈的“尔滨”更是必不可少。 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于去年底开园。本届活动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整体面积扩大到100万平方米,总用冰用雪量达30万立方米,园区设计和建设充分融入亚冬会元素,包括九大分区、七大网红爆点,网红冰雪大滑梯更是从16条增加到24条。 游玩过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风景区也要去哦!第37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正在举行,各式各样的雪雕巧夺天工、精彩绝伦,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作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中央大街是外地游客必打卡的一站。中央大街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全长1450米,总面积18547平方米,冬日里漫步中央大街,欣赏街道两旁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尽情感受这座城市的浪漫。 除了上面提到的景点,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极地公园、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华巴洛克……这些地方都值得前往参观。 游玩过哈尔滨各处景点,也别忘了品尝当地美食哟!东北烧烤、铁锅炖、锅包肉……在寒冷的天气里吃顿热腾腾的东北特色菜,真是想想都过瘾!更别忘了来根马迭尔冰棍,大冷天吃冰棍,味道嘎嘎的。温馨提示:2月的哈尔滨天气仍然非常寒冷,前往观赛游玩的朋友们记得要多穿衣物,帽子、手套、暖贴等防寒物品必备,做好保暖工作共赴冰雪盛会!
第37届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以“同梦同心·冰雪传奇”为主题,园区整体规划面积150万平方米,总用雪量15万立方米。全新打造“2+6”的规划布局形式,重点打造“哈尔滨”迎宾、亚洲同心、冠军同梦、雪冠博览、雪舞狂欢、雪趣游乐等6个主题景观区。

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园区设计和建设充分融入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元素,打造了一座更加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冰雪主题乐园。

在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几乎把整个广场“占领”,人们不惧严寒,在这里打卡、拍照,感受独特的异域风情。

作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总是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在哈尔滨,马迭尔冰棍尤其受到游客们的欢迎,几乎是人手一根,当然吃之前一定要先拍照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