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雅静 文 王雅静 资料提供 法国文化中心 美编 崔洪洋
中国和法国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文化交流却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彼此间的吸引,相互间的兴趣,成就了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的特别时刻,中国北京的紫禁城和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进行了一次“梦幻联动”,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举办“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这两个地点在历史上都曾是国家行政中心、宫廷生活场所、文化艺术荟萃之地,而今作为各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象征符号,彰显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此次展览同时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成为故宫博物院与法国机构交流合作的新开端。更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与展览同步启幕,继续为两国的互融互通锦上添花。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展览,感受中法两国的文明之光,在当下进行的一次跨时空的对话。
探寻中法往来交互的历史印迹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是中法宫廷间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是法国王室及其宫廷对中国文化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大量中国工艺品和书籍进入法国宫廷和贵族的收藏视野,引发了以凡尔赛宫为中心波及欧洲的“中国风艺术”创作风潮。法国宫廷保存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物品以及法国本土创作的中国风艺术作品,成为了解此一时期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同时,在远隔万里之外的中国宫廷,自路易十四派出“国王数学家”来华以后,大量法国耶稣会士东来,很多法国人长期在此服务,他们对清代宫廷在科学、艺术、建筑、医学、地图编绘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本展览用三个单元追寻这一时期中法往来交互的历史印迹。
龙与百合花的相遇
“龙”是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创造和精神标识,“百合花”是法国王室的标志,龙与百合花的相遇源于1688年。这一年,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正式开启了中法间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中法之间的交往呈现出两国宫廷始终高度关注积极推进、以科学和艺术交流为主旨、以服务清宫的耶稣会士为沟通桥梁的特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与历史著作的西传,促成了法国近代汉学的诞生。
其中,故宫博物院藏的“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表壳中央用郁金香花围出圆形开光,开光处是一男士头像,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珐琅二针表盘,表盘中心描绘金色百合花图案,指针亦为郁金香形状。打开机芯,可见摆轮保护罩上镂雕一条中国式五爪金龙。据了解,此件怀表极有可能是路易十四赠送给康熙皇帝的礼物,为两位帝王之间交往的重要物证。
1687年路易十四派传教士菲利普·阿弗里尔从马赛出发,通过陆路前往中国,回到法国后出版了《欧亚行记:探寻通往中国的新道路》,记述了路上的见闻,这本书在整个18世纪一直为人所传阅。展览中出现的这本为路易十四的旧藏,后传至路易十五之女。
中西文化在碰撞中激荡出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思想火花,中国文化向世界贡献的智慧在中法交往中得到充分体现。
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
第二单元分为“礼品和定制”“交汇与新创”两个章节。清代宫廷收藏中,来自法国的物品种类丰富,或来自两国交往的礼品,或来自传教士的贡献,或来自两国之间的贸易。同时,随着中法交往的不断深入,不乏清宫向法国定制物品的情形。清宫内有诸多受到法国技艺影响或带有法国文化印记的器物,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在紫禁城内密切互动,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和新创意。在本单元展示有一盒绘图仪器,是康熙时期由造办处将法国制和清宫自制仪器组合配套而成。整套放置在黑漆方盒内,盒内分上下两层,共有各类仪器三十余件,包括比例尺、直尺、矩尺、圆规、测角尺等。盒内另有铜镀金三角支架及蓝色珐琅水丞,水丞底部镌刻“康熙御制”款。整套仪器功能齐备,摆放有序,简单实用。
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
第三单元分为“收藏和改造”“模仿与灵感”两个章节。随着中西交往的深入,大量中国物品输送欧洲市场,诸多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成为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同时,法国对从中国进口的物品进行装饰和改造,以适应自身的审美需求。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着法国的艺术风尚,对中国瓷器的仿制是法国“中国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为了法国艺术家和知识精英获取创作灵感的源泉,后者在诸多领域大量汲取中国元素。
在这一单元展出了一件青釉香水瓶。该香水瓶的瓷质瓶身产自中国。传至欧洲后,由巴黎铸造匠将其顶部、口沿及底座用洛可可风格的铜镀金饰件加以装饰,使其呈现出喷泉一般的形状。饰件包括贝壳、芦苇、天鹅、螯虾等元素,表达“水”的主题。18世纪中叶,人们习惯为中国瓷器配上镀金青铜附件,使瓷器更符合精致的法国品味。香水瓶于1743年购入并安放于路易十五在凡尔赛宫的藏衣室,是现存唯一一件经鉴定属于路易十五的中国瓷器。路易十五去世后,此瓶按照惯例授予国王首席侍臣欧蒙公爵。
法国宫廷保存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物品以及法国本土创作的中国风艺术作品,成为了解此时期中法关系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物证。
策展人郭福祥
欢迎走进这一次梦幻联动
资料提供 央视频
郭福祥
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研究员《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大展中方策展人
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联合举办年度大展,这既是一次中法古典时尚的碰撞,也是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双厨狂喜”。中方策展人郭福祥说:“不是‘凡尔赛’,这次展览真的很酷。”跟随他的步伐一起进入精彩的梦幻时刻吧。以下文字来自郭福祥接受媒体访问的自述。
公元1654年,紫禁城景仁宫内,一个新生婴儿诞生了。八年以后,这位婴儿成为大清国的皇帝。中国历史进入了康熙时代。与此同时,在世界另一边的法兰西,它的国王路易十四已经十六岁了。一个中国皇帝,一个法国国王,相隔万里,本不会有什么交集,但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奇妙。中法两个风格迥异的东西方文明,在他们的时代,最终还是相遇了。
我是郭福祥,一位在故宫工作了30多年的文物工作者。时值中法建交60周年的特别时刻,故宫博物院与凡尔赛宫联合举办年度大展——紫禁城与凡尔赛宫,这既是一次中法古典时尚的碰撞,也是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双厨狂喜”。不是“凡尔赛”,这次展览真的很酷。
1688年,对中国充满浓厚兴趣的法王路易十四致信康熙皇帝。在信中,法王提出了向中国派遣学者的请求,路易十四这个中国迷甚至称康熙皇帝为“最亲爱的朋友”。法王派遣的“国王数学家”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北京,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谁能想到,只是因为路易十四的一次“社牛”,让中法关系的走向就此改写。
当年的这段友谊被镌刻在一块怀表之上,这块铜镀金怀表表盘中心装饰着象征法国王室的金色百合花图案,机芯摆轮保护罩上雕刻一条五爪金龙,这是中国皇帝的专属纹样,龙与百合花的相遇,两大文明开启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甚至时尚的全方位交流。
随着交流的逐步加深,中国诞生了直接源于法国的透明珐琅新工艺,而法国也从中国制瓷技术中寻找灵感,在塞弗尔瓷器工场成功生产出硬瓷。技术的交流刺激新的需求,通过广州洋商,中国宫廷开始向西方定制物品,而法国也开始在油画、版画、建筑、园林、挂毯等诸多领域大量汲取中国元素,其中充满着对中国的神秘想象。这种想象随着物质交流逐渐变成时尚。
十八世纪的第一个新年,路易十四甚至在他的宫廷举办了以中国为主题的化装舞会。法王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很快涌动成席卷欧洲的流行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伴随着欧洲文明的成长,这就是“中国风”。
法国是欧洲中国风的起源之地。路易十四的继任者及其家族成员也成为志愿推广中国风的文化使者。比乾隆皇帝早一年登上王位的路易十五,甚至按照中国习俗举行春耕“籍田大礼”,希望借此促进本国农业。而他的王后玛丽的私人大厅,更绘制了八幅中国农民采摘茶叶的风景。与此同时,一批批的法国传教士正将各种科学仪器和书籍介绍到中国。
文明的交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更深刻,当我们回望这一件件物证,我们的眼光中,流淌着一条横贯大陆东西的河流。
直击亮点展品
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
Gilt copper watch with portrait of Louis XIV
17世纪法国
径6.5厘米厚4.5厘米链长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淡紫地彩绘描金风景人物图蛋形瓶一对
Pair of egg-shaped vases with gilt painted landscape and figures on light·purple ground
1779年让雅克迪厄法国塞弗尔瓷器工场高35厘米宽20厘米
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立博物馆藏
©Château de Versailles,Dist.RMN©Christophe Fouin
青花加彩描金纹章瓷一套
Porcelain pieces from service of Louis XV
18世纪中国景德镇
瓷壶为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瓷盘与瓷罐为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立博物馆藏
©Château de Versailles,Dist.RMN©Christophe Fouin
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
Teapot with painted chrysanthemum in enamel and Qianlong seal mark
1783年法国
通高9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5.8厘米壶身宽10厘米
最长15.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绘图仪器
Drawing instruments
清康熙清宫造办处
盒长26厘米宽22厘米高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662-1722
十骏马图册
Ten Tribute Horses
清乾隆王致诚
每开纵24.2厘米横29.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1736-1795
银镀金咖啡壶
Gilt silver coffee pot
约1680年中国
高16厘米宽18.2厘米深8.5厘米
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立博物馆藏
©Château de Versailles,Dist.RMN
©Christophe Fouin
粉地彩绘描金开光花卉人物图两节瓷瓶
Gilt two-part vases with figure paintings on pink ground
1759-1760
法国塞弗尔瓷器工场
通高22.5厘米宽17.5厘米厚14.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皇帝像瓷版画
Porcelain panel painting of the Qianlong Emperor
约1776年
夏尔·埃鲁瓦·阿瑟兰(1743-1804)
法国塞弗尔瓷器工场
高23.7厘米宽17.4厘米
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立博物馆藏
©Château de Versailles,Dist.RMN
©Christophe Fouin
青釉香水瓶
Green-glazed perfume bottle
清乾隆景德镇
高58厘米瓶身直径34厘米
凡尔赛宫与特里亚农宫国立博物馆藏
1735-1796
©Château de Versailles,Dist.RMN
©Christophe Fouin
第18届中法文化之春
甲子启新程
当中法两国共庆建交60周年,遇上第18届中法文化之春,今年的文化之春注定是非同寻常的。法国外交部长斯特凡纳·塞茹尔内、本届中法文化之春宣传大使杨紫琼与让·托德在活动开幕式中表达了对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期待。从4月一直持续至12月,在此期间,31座城市将举办超过400场精彩纷呈的活动,涵盖视觉艺术、工艺设计、舞台艺术、音乐、电影、数字技术、图书和思辨等领域。在中国的传统中,数字60标志着一个甲子的结束,同时,这也是中法两国交流的又一开端。
2024年1月25日,在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国家大剧院,法国作曲家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盛大上演,为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高级别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在这个非凡之年里,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推出了一系列特殊的活动安排,为这个庆典之年添彩。
而大型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已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这是本届艺术节的开幕活动。作为展览的配套活动,凡尔赛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还将来华举办系列音乐会。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系列顶级文化活动还将在中国各地举办,包括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巴黎亚洲艺术博物馆、兰斯美术馆的展览,法兰西喜剧院、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奥德翁剧院的巡演。此外,中国观众还将有机会领略法国当代艺术的名家名作,包括贝纳·维内(北京)、安奈特·梅莎热(上海)、克洛德·维尔拉(昆明)、马歇尔·雷斯(沈阳)的作品,或了解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如吉勒·卡隆(福州)和马克·里布(长沙),并观看法国街头艺术家(深圳)的作品。
工艺设计是本届中法文化之春的亮点之一。著名的巴黎工艺创新双年展首次在海外落地,在北京举办“Revelations China”工艺创新博览会。包括法国精品业联合会及其成员的展览、上海博物馆围绕卡地亚藏品的展览在内的多场展览将展示法国手工艺技艺,同时与中国手工艺展开对话。数字化和沉浸式技术也将为艺术创作服务,提供围绕法国文化遗产的独特体验。
最后,法国文化中心将通过夏至音乐日、法国电影展映及图像小说节为本届艺术节增色添彩。
1964年1月31日戴高乐将军坚定地说,由于我们两国“在所有思想问题上都存在着亲和力”,由于两国之间的“相互同情和相互尊重”,两国将开展“日益增长的文化合作”。
前面概述了今年中法文化之春极为精彩的活动安排,毫无疑问,刚刚过去的甲子证明了戴高乐将军是正确的,而刚刚开启的新甲子也将成为两国开展更多合作的源泉,并将进一步推动法中之间的文化对话和相互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杨紫琼和让·托德夫妇是本届文化之春的宣传大使。多年来,杨紫琼与让·托德热衷于各种公益事业,为联合国倾注心力。杨紫琼曾主演过包括《卧虎藏龙》《昂山素季》《007之明日帝国》《瞬息全宇宙》等60多部电影,连续多年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亲力亲为。让·托德的职业生涯始于汽车拉力赛,后曾领导一级方程式法拉利车队并担任国际汽联主席,如今是联合国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也是国际和平研究所理事会主席。杨紫琼和让·托德夫妇同时还参与了多个致力于医学研究的慈善组织,在法国大脑与脊髓研究所尤为活跃。如今,他们二位成为中法文化之春宣传大使,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在各方面的交流。
对话杨紫琼&让·托德:
Q:两位为何愿意担任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形象大使?
A:中法文化之春的法语名称是Croisements,本意为“交汇”。在我们看来,它恰恰象征着分别处于欧洲及亚洲中心的两种文化间的互相影响和连结。它让人想到交叉的道路,交汇的命运,相互促进的文化等等。而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不管是职业上的还是个人生活中的。所以,我们非常荣幸能担任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宣传大使。
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也与2024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相呼应,这项体育盛事是超越自我、和平和社会团结互助的象征。我们相信体育的力量将会像电影和艺术那样,在各文化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团队精神。
我们都致力于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米歇尔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让是联合国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促进教育、保护环境、解决性别问题以及消除贫困和社会排斥方面。将文化置于政策和国家关系的核心,是实现以人为本、包容和公平发展的唯一途径。
中法文化之春就是这种向世界开放的方式之一,它丰富文化,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是中法两国艺术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项目,促进两国艺术机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让中国公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法国文化。
Q:作为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形象大使,你们想推荐给公众的项目有哪些?
A:2024中法文化之春的活动安排非常丰富!比如展览
“紫禁城与凡尔赛宫”,它将完美展现中法两国之间悠久且密切的文化往来,这种交往自十七、十八世纪起延续至今,成就了今天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中法文化之春也在为延续这样的关系添砖加瓦。这个展览是对共同历史的见证,对共有过往的回望,也是对共同未来的承诺。
我们也想推荐法国电影展映。我们深知,电影是具有极强感召力的叙事、分享情感、建立人与人之间连结的方式,它能冲破出身和国境的边界。我们希望通过中法文化之春,观众能欣赏到一系列彰显法国电影蓬勃创造力的影片。
Q:作为宣传大使,想向公众传递哪些信息?
A:文化在人类交流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使我们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欣赏、更好地共同生活,这些都映射出共同的人性,以及我们对共享、学习和成长的渴望。世界在不断变化,新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出现,中法文化之春将会是发现这些新鲜艺术形式的机会。衷心祝愿中法文化之春圆满成功!
中法文化百花齐放
安奈特·梅莎热-杂念
07.06-10.08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在今夏呈现法国享有盛誉的艺术家安奈特·梅莎热中国首次大型展览“杂念”。梅莎热的创作紧密融合了女性主义的感性与超现实主义的策略和方法,将记忆视为灵感的载体,运用日常材料创作超越现实的组合作品。“杂念”将回溯梅莎热半个世纪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涵盖装置、雕塑、绘画和摄影等多种媒介。
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
07.05-10.07遇见博物馆上海静安馆
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前身为1604年创建的皇家家具保管处,任务是为国王的各个居所提供家具和挂毯,自大革命以来继续为国家提供家具,此次来华呈现两个大型展览。杜伊勒里宫、圣克鲁宫和莫东宫,在1870年的战乱中尽毁的拿破仑·波拿巴皇帝的三座宫殿,将借展览“拿破仑:消失的宫殿”重新焕发生机,尽显十八和十九世纪的装饰艺术。同时,展览“双城记”以ART DECO这一于巴黎发端、同时奠定上海都市文化的美学风格为母题,呈现由中法两国装饰艺术珍藏连接起的国与国之间美美与共的互鉴图景。
贝纳·维内回顾展
2024.09.28-2025.02.28北京凤凰国际媒体中心
当代艺术领军人物贝纳·维内在华首次大型回顾展,展出这位国际先锋艺术家100多件作品,从焦油绘画、纸板浮雕、雕塑与数学绘画,到摄影、声音作品和电影,追溯其60年的创作历程。
央华版话剧《悲惨世界》
05.18-05.19深圳保利剧院
应央华戏剧的邀请,法国戏剧导演、法国国家人民剧院院长让·贝洛里尼在中国创作了一部根据维克多·雨果同名小说打造的全新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剧中所有角色全部由中国演员饰演,用中文演绎。中国著名演员刘烨担纲主演,诠释冉·阿让一角。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加上诗意、简洁的舞台效果,将雨果的语言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
05.17-05.19国家大剧院
拥有四十名优秀舞者的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是法国最负盛名的芭蕾舞团之一。此次巡演,舞团将在中国舞台上演绎两部经典舞剧:1832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的《仙女》和根据塞万提斯名著改编的《唐·吉诃德》第三幕。
法国电影展映
6月-8月全国
一场不容错过的电影盛事,让中国各大城市的观众有机会在影院里欣赏精选法国佳片。展映选片历来注重多样性,旨在彰显法国电影蓬勃的创造力。每年中法文化之春期间,数位法国电影人都会来到中国,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放映的多部法国电影佳作捍卫第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