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Alexander Stubb亚历山大·斯图布 地缘棋局上的马拉松者
Alexander Stubb亚历山大·斯图布 地缘棋局上的马拉松者
时间:2025-09-18 14:19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Elaine 撰文 雨田 图片支持 视觉中国 IC PHOTO 设计孙琳


  01.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


  2025年8月,华盛顿一场聚焦乌克兰危机的多边会晤中,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悄然成为关键角色。面对美欧与俄罗斯的僵局,他提出以瑞士日内瓦作为俄乌领导人谈判的中立地点,并巧妙地向美方解释俄罗斯的领土诉求。

小国的斡旋智慧

  “若美国放弃佛罗里达、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甚至弗吉尼亚与马里兰,便能理解乌克兰的处境。”这一类比直击美国地缘政治痛点,展现了斯图布对跨大西洋沟通的精准把握。

  斯图布的斡旋底气源于双重身份:既是乌克兰的“铁杆盟友”(芬兰2024年与乌签署安全合作协议),又是俄罗斯的“永久邻国”。他深知芬兰的生存法则——“地理无法选择,但外交可以设计”。尽管当前芬俄关系因乌克兰冲突陷入“铁幕般的隔阂”(俄驻芬大使语),斯图布仍于2025年8月23日公开表态:战争终将结束,芬俄必须重建“务实且实用”的新关系。

  芬兰曾以中立政策周旋于大国间——1917年从沙俄独立后维持百年中立,冷战时与苏联签订《友好合作条约》,以割地赔款换取独立空间。

  俄乌冲突成为转折点。2023年4月,斯图布推动芬兰放弃中立,作为第31个成员国加入北约。这一决策源于民众安全焦虑:芬俄1340公里边境线让威胁“近在咫尺”,芬兰国防支出激增,边境筑起200公里围栏。

  北约东扩至芬兰边境后,俄军在该地区部署军队和打击系统,双边关系“彻底破裂”。然而,斯图布的现实主义底色从未改变:“加入北约是盾牌,而非斩断联系的斧头。”他一面强化军事合作(如2025年美向其采购破冰船强化北极存在),一面为战后对俄接触预留空间,延续“芬兰化”传统——即在强国压力下保持主权独立的务实外交。

与特朗普结缘高尔夫

  斯图布与特朗普的友谊是当前国际政治中极具特色的非传统外交案例,其核心建立在私人互动与共同兴趣上,并深刻影响了欧美在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上的协调。

  2025年3月,斯图布受邀至特朗普的海湖庄园,两人进行了长达7小时的互动:共进早餐、午餐并打高尔夫球。斯图布凭借精湛球技(曾为芬兰国家队运动员)赢得特朗普赞赏,后者称其“技术比职业选手更优秀”。

  赛后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采购芬兰破冰船,被外界视为友谊的首次“实质性成果”。斯图布拥有特朗普私人手机号,两人每周通话,甚至凌晨互发消息。特朗普曾问:“为何你这么早醒?”

  特朗普偏好通过高尔夫、庄园早餐等场合讨论重大议题,而斯图布巧妙利用此渠道传递欧洲立场,例如直言“普京不可信,需以实力应对”。

  在2025年8月美欧乌三方会谈中,欧洲特意将斯图布纳入代表团(其他成员为德法英意领导人和欧盟、北约首脑),借其调和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紧张关系。斯图布在合影中站位紧邻特朗普,凸显特殊地位。

  斯图布充当欧美俄三角沟通渠道:先与泽连斯基通话,再向特朗普转达乌克兰诉求,协调停火策略。特朗普外交高度依赖私人关系,如任命亲家库什纳为驻法大使,斯图布符合其“可信赖密友”标准。

  芬兰无地缘野心,斯图布“直言无隐”的风格,如称“美国优先,但请让芬兰第二”,更易获特朗普信任。斯图布留美经历(南卡罗来纳州高尔夫奖学金)使其深谙美国政治文化,常以“芬兰出生,南方恩赐”拉近距离。

  二人的友谊,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艺术”:以高尔夫球杆为媒,将体育精神转化为政治资本。于特朗普而言,斯图布是“无威胁的智者”,既能满足其“强人认同”,又以芬兰历史(割地换主权)提供乌克兰问题的参照;于欧洲来说,斯图布成为“低风险高回报”的桥梁,在特朗普“人脉外交”体系中抢占稀缺席位。

重塑沉闷政坛形象

  斯图布的个人特质重塑了芬兰沉闷的政坛形象:他精通芬、瑞、英、法、德五国语言,任外长时用四国语言答记者问惊艳四座。他将语言视为“最高级的尊重”,在马拉松赛中切换多语鼓励选手。

  他57岁时化名“A.S.”参加铁人三项赛获亚军(1小时04分完赛),任外长时曾赴南奥塞梯斡旋后即跑全马,被德外长惊呼“疯狂!”晨跑不设保镖,民众可随时加入对话,践行“零距离政治”。

  他还出版著作《赤裸的真相》推广芬兰品牌,博客坚持更新20年,主张“小国需更活跃才能被看见”。

  斯图布的对俄策略被部分批评者视为“妥协”,实则是芬兰历史经验的凝结:“从北部的森林到南部的湖区,1300公里边境线决定两国脱不开干系”。其家族故乡现属俄占芬兰故土,伤痛未阻理性。

  对俄制裁反噬芬兰经济——2025年企业倒闭数翻倍,政府举债132亿欧元(占预算17%),高科技领域受创尤重,恢复对俄贸易是长远刚需。

  既借北约自保,亦拒绝对俄永久敌对。他提醒欧洲:“若乌克兰早学芬兰平衡策略,或可避免冲突”,暗讽“一边倒”政策的危险。

  “总有一天战争会结束,新关系必将建立。”斯图布的宣言,是芬兰民族生存哲学的当代注解。从咖啡馆恶补外交知识的外长新人,到俄乌谈判桌边的关键变量,他始终在意识形态枷锁与地理现实间寻找平衡点。

  2025年的芬兰,北约盾牌在左,俄罗斯铁幕在右。而斯图布——这位用马拉松配速奔跑的总统,正以芬兰式冷静计算着破冰的时机:当枪炮暂歇时,务实的种子将在冻土上萌芽。


  02.2025年1月1日,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在首都赫尔辛基发表新年致辞;3.2025年3月19日,芬兰赫尔辛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会面;04.2025年8月18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国总统特朗普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意大利总理焦尔吉娅·梅洛尼以及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会面。


斯图布长期对华友好

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在芬兰2023年加入北约后,于2024年其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双方关系面临新考验。芬方在安全领域对华疑虑上升,如终止中企参与的北极铁路项目,限制卫星技术合作。

新签署的《2025-2029年双边联合工作计划》仅5页(2019年版本为30页),删除了全部北极合作内容,反映出合作范围实质性缩窄。

芬兰主张欧盟避免对华“脱钩断链”,支持中欧通过对话化解贸易摩擦。斯图布承诺推动中欧关系健康发展,但芬方在关键技术领域倾向与美国及北约协调,制约了中芬深度合作。

斯图布鼓励芬兰学生赴华留学,强调年轻人共同学习生活是“拉近距离的关键”。提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芬兰运动员夺金,肯定体育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离华前用中文连说三声“谢谢”,传递友好信号。

斯图布访华在经贸与人文领域取得务实进展,但芬兰加入北约后,双方在安全与地缘战略上的分歧难以弥合。中芬关系呈现“经济升温、政治谨慎”的双轨态势,未来合作将更多聚焦低碳技术、教育等低敏感领域,而北极开发、高端技术等议题因受制于芬兰的西方阵营立场,可能持续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