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腕表 > The Breath of Flow 自然中呼吸 沉浸的感知力
The Breath of Flow 自然中呼吸 沉浸的感知力
时间:2025-09-11 19:04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王惠珩 Selina Wang 撰文 王惠珩 Selina Wang 图片来源 大卫·霍克尼沉浸式艺术展 设计 聂琳




  《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展览现场


  西岸美术馆的展厅里,波光粼粼的泳池、蜿蜒的加州公路、繁花似锦的诺曼底四季,将观众全然包裹。这是一场步入式的视觉体验,一次与霍克尼艺术精神的深度对话。“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沉浸式艺术展在中国首站——上海西岸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11月30日,由霍克尼本人及团队历时三年亲自参与创作与监制,由OUTPUT与伦敦Lightroom团队、59 Studio联合呈现,是迄今为止霍克尼借由数字媒介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艺术探索。这是霍克尼在中国的一次重要展示,展览汇集了他从早期创作到近期作品的精选之作,全面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就。展览以“大卫·霍克尼:更大的画面”为主题,旨在通过作品的展示,让观众深入了解霍克尼的艺术世界。

心灵之道
观看的无限可能

编辑 王惠珩 Selina Wang 撰文 王惠珩 Selina Wang 设计 聂琳


  《大卫·霍克尼: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展览现场


  大卫·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国约克郡布拉德福德,被誉为“英国艺术教父”,是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1964年移居洛杉矶成为其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加州的阳光、泳池和现代建筑为他注入了全新灵感。霍克尼的艺术创作横跨多个领域:从传统的油画、水彩到摄影、印刷版画,再到歌剧舞台设计。他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新技术——从传真机、激光影印机到计算机,以及近年来的视频、iPhone手机和iPad绘画。

  霍克尼的艺术创作始终围绕着“观看”这一核心主题。他曾经指出:“观看成为了整个作品的主题。在我看来,传统的摄影必须紧紧围绕着主题,而我照片中的内容好像与主题并没有太大关系。或者说我的作品并不是表现事物的本身,而是关于‘吸引你关注的方法’。”


  大卫·霍克尼在伦敦站展览现场


  走进西岸美术馆的展厅,全空间投影画面环绕观众,将人们带入霍克尼奇思妙想的艺术世界。展览通过六大主题篇章,缓缓道来霍克尼对绘画及新媒体可能性的探索。

  “透视课”章节展示了霍克尼对透视法则的独特理解和突破。他研究光学仪器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并通过多种媒介重新定义了如何“看见”世界与图像。在“舞台作画”部分,观众能看到霍克尼为歌剧《浪子的历程》打造的舞台设计,奇幻场景与大胆用色配合剧情起伏,色彩与戏剧氛围相互呼应“。道路与小径”章节中,观众将化身为敞篷车上的乘客,与霍克尼一起穿越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加布里埃尔山脉,体验空间的流动感“。用相机绘画”展示了霍克尼如何利用宝丽来拼贴等摄影手段进行创作。代表作《梨花盛开的公路》(1986年)用700张照片拼接,模拟司机移动视角,挑战单一焦点透视,呼应中国卷轴画的“散点透视”“。泳池”系列无疑是霍克尼最为外界所熟知的主题。这个系列画作描绘了洛杉矶一个蓝色游泳池中的跳水板和一大片水花。在“近观世界”章节中,观众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细微之处的敏锐捕捉和深沉热爱。

  霍克尼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深厚兴趣和尊重。1981年,他与英国诗人斯蒂芬·斯彭德结伴来到中国,三周时间里走访了香港、北京、西安、上海等地。这段旅程中,霍克尼深受中国传统绘画启发,尤其是对“散点透视”的兴趣,改变了他对空间、叙事和视觉结构的理解。

  对于此次展览来到中国,霍克尼表示“:我非常激动《更大,更近(当然不是更小更远)》能来到中国。1981年我第一次造访中国时,便被那些在彼时发现的传统中国艺术的创作理念深深打动——它们不仅触动心灵,更带来视觉震撼。那段经历如此愉悦,永生难忘。”

  霍克尼认为,尽管今日世界充满图像,但其中的大多数并不能让人记忆深刻“。拍的照片越多,看每张照片的时间就越少”。而他通过沉浸式展览这种形式,正是希望引导人们重新思考如何观看世界。

  如今,80多岁的霍克尼隐居法国诺曼底,仍每日以iPad捕捉窗外花枝颤动。他曾说“:雨滴落到水坑里我都能兴奋得不得了——我要这样活着,直到倒下那一天。”从泳池的波光到屏幕的像素,他证明了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永恒的探索。展览并非技术的炫技,而是一场关于观看、感知与生命喜悦的庆典。




自然中呼吸

编辑 王惠珩 Selina Wang 撰文 王惠珩 Selina Wang 设计 聂琳

  当大卫·霍克尼笔下的诺曼底田园与加州阳光穿透时空,化作衣橱里的色彩诗篇,樱桃图案平底鞋则用俏皮果实点缀出霍克尼式的生活欢愉。衬衫以植物染般的质感复刻艺术家调色盘里的青绿,印花短裤则仿佛截取了他iPad速写本中的一页花草速记。菠萝果酱罐以雕刻般的金匠工艺凝成生动的艺术。这些都共同吟唱着自然与创造力永不落幕的二重奏。




  

心灵之道


  当大卫·霍克尼的调色盘跃入时空的经纬,色彩便成为心灵的映照。一抹绿松石,宛若他笔下加州泳池中那一滴凝固的碧波,在光影交错间荡漾出诗意的节拍。衣裙褶皱间流动的印花,仿佛复刻了艺术世界中变幻的地貌与情绪;渐变色手袋以不拘一格的色块与明度,承袭了他突破视觉常规的胆识。透过这些色彩的演绎,我们得以窥见霍克尼所坚信的真理:唯有拥抱颜色与视角的多样性,才能真正抵达视觉与心灵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