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惠珩 Selina Wang 撰文 王惠珩 Selina Wang 图片提供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与皮皮乐迪·里思特艺术家工作室 设计 聂琳

瑞士空间影像艺术先驱皮皮乐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大型个展“掌心宇宙”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展览自2025年7月19日启幕,持续至10月19日。本次由UCCA策展人方言策划的展览,深入梳理了艺术家持续演变的创作实践。展览巧妙融合女性主义视角、生态哲学与道家思想,全方位展现了皮皮乐迪·里思特那充满诗意反叛的艺术世界,邀请观众深入探索艺术与身体、空间、自然以及社会的深刻关联。展览的核心作品由UCCA特别委任创作的场域特定影像装置《掌心宇宙》,融合实验音乐人兼多乐器演奏家Surma(德博拉·温贝利诺)特别创作的同名声音作品,与艺术家多件代表性作品共同构建一个流动影像与层叠音景交织的感官宇宙。
与光共舞绮丽与幻境编辑 王惠珩 Selina Wang 撰文 王惠珩 Selina Wang 设计 聂琳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摄影:孙诗
瑞士艺术家皮皮乐迪·里思特于1962年出生于瑞士格拉布斯,目前生活和工作在苏黎世。她早年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接受商业艺术、插画与摄影的专业训练,随后在巴塞尔设计学院研习视听传播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里思特便以她开创性的艺术实践活跃于国际艺术舞台,成为空间影像装置领域的先锋人物。她的作品以跨越多种艺术形式为特点,融合影像、雕塑、装置与行为艺术等多种元素,借助多媒介技术创造出多感官体验的空间与影像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挑战了观众对传统艺术形式的认知,更激发了人们在精神与理性层面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情感共鸣,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无限可能。

艺术家肖像。图片由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展览的规模宏大,涵盖影像装置、声音艺术及行为装置等多种媒介,集中呈现了这位瑞士媒体艺术先锋对身体、感知、空间以及生态关系的深刻探索与思考。从占地1800平方米的大型委任作品《掌心宇宙》,到展现艺术家早期探索的单频影像,展览如同一幅流动且充满诗意的艺术图景。作品分布于UCCA大展厅、Open Gallery以及UCCA曲面玻璃幕墙等多个空间,形成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架构,全面展现皮皮乐迪·里思特丰富的艺术实践脉络。 《掌心宇宙》,这场由UCCA特别委任创作的场域特定影像装置,堪称本次展览的核心。在这件占地1800平方米的巨作中,轻薄如皮肤的织物被巧妙地悬垂于大展厅的广阔空间,一段精心编排的循环视频在其上流转播放。与此同时,实验音乐人Surma(德博拉·温贝利诺)为其量身打造的同名声音作品与之相互交融,共同谱写出一曲独特的感官交响乐,为观众带来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 艺术家将整个大展厅构想为一个隐喻性的身体场域。在这个空间内,织物与投影交织形成的“集体之躯”向观众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旁观者,而是被鼓励主动触摸、推拉幕布,参与到作品的塑造过程中,成为这个庞大“集体之躯”的一部分。随着光影在织物表面的流动与变幻,装置与观众之间的界限感知逐渐消弭,身体的真实存在得以自然呈现,实现了从观看到参与,从被动到共生的转变。 作品延续了艺术家对身体与感知的深度探索,引导观众关注身体的真实存在,使扭曲的视觉变得亲切可感。手、脚和面容贯穿于移动的镜头中,突破画面的限制,以开放的姿态邀请观众主动参与而非被动观看。投影中的田园式风景——田野、山峦、花园——在鲜艳色彩的变幻下时而失真,折射出人类与自然的紧密联结,同时暗喻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深远影响。特写镜头将植物转化为广袤的地形,掌纹则令人联想到地形图,艺术家巧妙地将微观与宏观世界相连,生动诠释了身体、空间与生态循环之间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 《我不是那个朝思暮想的女孩》《(免罪)皮皮乐迪的过错》《你曾叫我杰基》《我是这首歌的受害者》等早期单频影像作品在展览同期免费放映。这些作品打破人们对固定身份的认知,质疑传统媒体叙事方式,通过女性主义批判视角和对流行文化的重新演绎,扭曲声音和图像,揭示情感和自我在屏幕闪烁与节奏中的塑造、扰乱和重塑过程,重塑了“屏幕”与“观众”之间的界限。 “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以俏皮而恢弘的姿态,融合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身体感知、集体经验以及与日常安静和被误解之美重新连接的艺术盛宴。在这个色彩丰沛的沉浸式空间中,皮皮乐迪·里思特用层叠的视听语言模糊了感知与现实的边界,让我们在技术洪流和瞬息万变的时代中重新想象联结与在场的意义,深刻体会到艺术作为滋养共情、创新与想象力园地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

03.“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摄影:孙诗。04.皮皮乐迪·里思特,《天真的收藏》。由ProLitteris、艺术家、豪瑟沃斯画廊及Luhring Augustine画廊提供。图片由海沃德美术馆提供,摄影:琳达·尼林德。05.“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展览现场,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25。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06.皮皮乐迪·里思特,《掌心宇宙》(静帧),2025,场域特定多声道影像与音频装置,音频由Surma创作。包含灰色半透明与不透明织物、钢丝、投影设备、播放器、安装支架和音响系统,17100m³。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委任创作。图片由ProLitteris、艺术家、豪瑟沃斯画廊及Luhring Augustine画廊提供。07.皮皮乐迪·里思特,《我不是那个朝思暮想的女孩》(静帧),1986,彩色有声单频影像,7分45秒。图片由ProLitteris、艺术家、豪瑟沃斯画廊、Luhring Augustine画廊及videoart.ch提供。
织梦绮境编辑 王惠珩 Selina Wang 撰文 王惠珩 Selina Wang设计 聂琳 织物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材质,它是设计师表达美学理念、传递情感温度的第二层皮肤。正如《掌心宇宙》中轻薄如皮肤的织物,承载着艺术家对身体与感知的深度探索,时装中的织物同样在光影交错间,为我们编织出一个个绮丽梦幻的时尚绮境,等待着我们去触摸、去感受、去沉浸。正如PIAGET伯爵珠宝在耳畔闪耀,爱马仕腕表映衬梦之轨迹,Roberto Cavalli连衣裙绘就日落盛景,织物宛如灵动的画布,承载着光影的奇幻交响。它贴合肌肤,随身形律动,在明暗变幻中诉说独特故事。

布光魅影 当光线成为针脚,影调织就纹理,织物化作连接梦境与现实的丝线,以轻盈之姿承载着设计师灵魂深处的呢喃。Mugler的花卉天鹅绒不对称礼服,以立体剪裁为笔,仿佛将春日花园的绚烂定格在肌肤之畔;Buccellati布契拉提的晚宴手袋,将贵金属雕琢成织物般柔韧的纹理,光影在其表面跳跃,宛如月光洒落古董织锦;卡地亚蓝气球系列,则诉说着时间的流动与永恒。这些作品,既是时间的织梦者,也是空间的造境,轮廓间勾勒出空间的韵律,升华为一场可触摸的诗意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