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尚 > 珠宝 > Lubaina Himid 卢贝娜·希米德 把艺术穿在身上
Lubaina Himid 卢贝娜·希米德 把艺术穿在身上
时间:2025-03-13 22:10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部分图文提供 UCCA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设计 聂琳



 “卢贝娜·希米德”UCCA展览现场,卢贝娜·希米德,《五段对话》,2019,五扇彩绘门,旧木门上丙烯,108×198×4.5cm、80×201×4cm、96.5×192.8×4.5cm、115×235.3×5cm、96×233×4.5cm。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近日正在呈现的艺术家展览——“卢贝娜·希米德”,是英国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同名个展。本次展览全面回顾了希米德艺术生涯的主要阶段,为大家带来19件艺术品创作,囊括了艺术家横跨近半个世纪的作品,其中涵盖人形立牌、复绘的物件、肖像作品以及声音装置等多媒介的重要创作。此次展览的作品通过“人”这一媒介主体,以艺术的眼光与手法借助多彩缤纷、形式多样的时装造型来对人物进行生动而丰富立体的描绘。糅合艺术、民族与时尚的多元化立体思维,展现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此外,本次展览还重点呈现了希米德在现成物上绘画的创新实践,以复绘的方式重构黑人历史叙事。


多元素融合
舞台戏剧性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设计 聂琳




  01.“卢贝娜·希米德”UCCA展览现场的人形立牌。


  在希米德的肖像绘画中,画中的人物看似来自特定的历史瞬间,但其实大多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虚构和想象召唤而来。而希米德早年学习戏剧舞台设计的经历,也令她的作品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与风格特点。与此同时,她对绘画媒介的物质性与表演性的深切关注,使她在多层次的叙述中利用多样化的媒介,挑战着传统艺术媒介的概念。希米德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绘画再现,她通过丰富多样的象征语言和文化元素的重构,赋予作品以强烈的戏剧性特质。真人大小的人形立牌、经过复绘的日常物品、与玛格达·斯达瓦斯卡共同创作的声音元素,一同营造出令人沉浸于其中的空间感。



  02.卢贝娜·希米德,《时髦的婚姻》(局部),1986,综合材料和声音,尺寸可变。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太多的梦”展览现场图,洛桑州立美术馆,2022。©卢贝娜·希米德。图片由洛桑州立美术馆提供,摄影:MCBA,乔纳斯·亨吉。


  艺术家卢贝娜·希米德1954年出生于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现生活和工作于英国普雷斯顿。英国皇家学院院士、大英帝国司令勋章获得者、中央兰开夏大学当代艺术专业名誉教授,曾获得众多奖项。

  本次展览由UCCA策展人栾诗璇策划,以玛丽亚·拉斯尼格艺术家奖为契机举办。其中包括作品:《时髦的婚姻》(1986)、《金钱的命名》(2004)、“B计划”系列及最近聚焦街头商贩的一系列作品。作为英国上世纪80年代黑人艺术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希米德自80年代起便致力于通过重述黑人群体经验和历史创伤挑战主流历史叙事。此外,还重点呈现了希米德在现成物上绘画的创新实践,以复绘的方式重构黑人历史叙事。例如,在《难以下咽:兰卡斯特晚宴服务》(2007)中,艺术家将殖民时期通常为上层阶级所使用的瓷器餐具转化为黑人历史的微型纪念碑,她的绘画创作与历史回响相互映照。在“宴席车”系列作品中,木制手推车如同戏剧道具般被置于展厅之中,象征迁移与记忆。

  从“B计划”系列到诸如《潮汐变化》(1998)等作品,突出展现了海洋象征非裔迁移史与历史创伤的多重含义。在跨洋奴隶贸易的历史背景下,这些作品中的海洋作为连接过往与当下的沉重意象,体现了文化与历史的冲突,流离失所给黑人群体带来的创伤及其所展现出来的韧性。《六位裁缝》(2019)和《特写——带来改变的材料》(2019)探索了手工艺创造中的合作与材料的物质属性,而装置作品《蓝色网格测试》(2020)则进一步挖掘了图案与语言的叙事潜力,将视觉元素与声音相结合。在此装置中,不同色调的蓝色图案素材,配以希米德用三种语言朗读“蓝色”一词的音轨,唤起文化历史与情感共鸣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共有经验和视角的普遍性。

  希米德重新构想的黑人肖像化身为复杂且具有自主叙事的主角,挑战并拓展了西方艺术史中大尺幅全身肖像主要用于描绘王侯将相光辉形象的传统。例如,在《五段对话》(2019)中,穿着时尚的黑人女性优雅地站在门前,姿态从容,随时准备与人交流,宣示她们的在场。


  03.卢贝娜·希米德,《第一幕:没有地图》,1992,布面丙烯,150×210cm。由Jane Beckett和Deborah Cherry收藏提供。©卢贝娜·希米德。图片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04.卢贝娜·希米德,《金钱的命名》,2004,10个人形立牌,尺寸可变。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导航图”展览现场图,斯派克岛当代艺术中心,2017。©卢贝娜·希米德。图片由布里斯托尔斯派克岛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斯图尔特·惠普斯。
  05.“卢贝娜·希米德”UCCA展览现场。
  06.“卢贝娜·希米德”UCCA展览现场的人形立牌。
  07.卢贝娜·希米德,《肖邦之心》,2017-2018,旧钢琴翻盖上丙烯,125×28.5×24cm。©卢贝娜·希米德。图片由艺术家、伦敦Hollybush Gardens画廊和纽约格林·纳夫塔利画廊提供,摄影:安迪·基特。
  08.“卢贝娜·希米德”UCCA展览现场。

缤纷印花
编辑 张扬 撰文 张扬 设计 聂琳

  缤纷的色彩与充满童趣和多变的印花图案,是卢贝娜·希米德的艺术语言之一,传递着积极而欢快的氛围。Hugo印花衬衫以趣味的太阳花和笑脸图案为白衬衫注入活力与元气感,而Marni则兼顾色彩与图案的结合,以耀眼的色彩和波点营造欢乐和热情的气氛。格外擅长各种印花图案的Pucci每一件单品都如同一幅绘画作品,简约的廓形与活泼灵动的图形形成鲜明对比,尤添活力。



异域图案

  那些被赋予了鲜明图案与民族文化的时装,无疑也成为艺术品中的另一大看点,好似一场异域风情的时装秀,绚烂而充满感染力。Etro对于异域风情的拿捏与把控格外高调且巧妙,令人眼花缭乱的彩色图案西装夹克洋溢着热情与治愈力。La DoubleJ的连衣裙和Pinko的印花半裙,则更像是误入了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原始部落,时刻准备开启一段探险之旅。




  01.印花衬衫Hugo;02.长裤Pucci;03.波点连衣裙Marni;04.高跟鞋Saint Laurent;05.印花短裙Marni;06.链条包Oscar de la renta;07.印花连衣裙La DoubleJ;08.半月包Versace jeans couture;09.印花西装Etro;10.印花半裙Pinko;11.耳环Simone Rocha;12.高跟鞋Balmain